绚丽的增收画卷
——华池县调整农业结构的启示
华池县地处陇东黄土沟壑区,全县85%以上的耕地是干旱山地。如何将山区农业结构调优、调特,既让农民有充足的“饭碗田”,还有一定规模的“经济田”呢?
近期,记者在华池县采访,所到之处,待收割的全膜玉米,连片的大棚蔬菜,生机勃勃。特别是在全县不同的产业区域,都有农技部门人员蹲点指导、帮助农民示范种植的“样板田”,清晰地勾勒出一幅产业结构调整的增收画卷。
紧盯市场,立足地头,是保持产业优势的基础
在华池县川区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怀安乡杨坪村,只见所有的川台地上全是地膜洋芋,田间地埂上套种的一排排黄花菜已到了采摘期,煞是好看。“今年我种了5亩地膜洋芋,你看长得多好!”正在农田里拔草的农民杨贵谈说,“以前种洋芋自己吃,现在种洋芋主要是出售。”杨贵谈算了笔账,按每亩1300公斤的产量,参照每公斤2元的市场价格,除过化肥、籽种等成本,5亩洋芋就可净收入1万元。杨贵谈乐呵呵地说:“种洋芋,一亩能顶5亩麦田。”
针对全县山坡地多、农民粗放经营、耕地产出效益低的现状,华池县提出,山区农业生产也要适度“集约化”,以此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近几年,县上通过示范引导,因地制宜,在全县积极推行东部生态农业、南部设施高效农业、西部旱作农业的“三种产业模式”,使山区农业生产得到改善,促进了农民增收。
怀安乡处于全县规划的旱作农业区,洋芋市场前景好、销量大,种植洋芋成为他们的首选。此外,小杂粮也是干旱山区的优势作物,县上每年外出联系收购企业,为食品企业采购原料提供货源信息,开辟绿色通道。让农产品与市场直接对接,极大地带动了产业规模的发展。今年怀安乡在3个村示范种植了1100多亩高油黄豆作物。与传统种植方式不同的是,这些小杂粮作物大部分采取地膜种植,科技手段和经济效益引导农民改变着粗放种田的习惯。
种什么作物,怎样的种植结构最合理,市场就是指挥棒。市场需要什么,群众就愿意种什么。华池县产业办主任高方说:“研究市场就是为群众寻求致富的门路。”县上相关职能部门也以此为方向,一头连市场,盯紧食品产业和客商,一头连地头,为农户提供信息抓产业。就这样,群众在种植上利用科技的积极性高了,加大投入的底气也足了,用地膜种植洋芋、黄花菜、黄豆,地膜甚至用到了以往用来倒茬的胡麻等作物上。
科学规划,技术服务,是培育支柱产业的保证
“过去,我家以种植小麦为主,现在改种大棚蔬菜了。”在悦乐镇温台村的蔬菜种植基地,菜农曹得有说,由于有农技人员的指导,去年他家的一棚蔬菜收入1万元,今年,他家又建起5座大棚,种植蔬菜。
说起悦乐镇的设施农业推广,也并非一帆风顺。以前,农民由于缺技术、缺资金,个别农户试种效果不明显,让大家失去了信心。县上经过多次论证认为,悦乐镇沿途村庄具有自身的潜在优势:交通便利,灌溉方便。如果将整条川区川台地规划成高效农业区,以发展设施瓜菜为主,提高技术含量,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种植规模,把市场培育起来,就会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按照这一思路,依靠政府的强力支持和大力推动,农技人员联农户、包地块,引导农民调,指导农民种,帮助农民增收。如今,悦乐川区千亩设施蔬菜基地已初具规模。
温台村的设施蔬菜示范田是华池县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造的“样板田”。县农技部门先后在这里推广了无土栽培、营养块育苗、生态循环农业、生物防治病虫害等6项新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化肥、农药大量使用的栽培模式,逐步走上了生态、环保、绿色、无公害的生态循环农业路子,确保了所有产品均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大幅提升了蔬菜产量和效益。尤其是引进温棚内建沼气池这一新技术后,效益更加明显。沼渣、沼液可培肥地力,沼气灯燃烧可以增加棚内温度,释放的二氧化碳可以增加光合作用。一个温室建一个沼气池,每年能节省肥料数十公斤,产量提高10%—15%,按照品质和产量综合算,一座温室可增产蔬菜150公斤,增加效益1500元—2000元。
如今,温台村已有20多个蔬菜温室和沼气池结合了起来,成为远近有名的绿色蔬菜基地,吸引了众多商贩上门采购。
由于新科技在蔬菜产业中的推广利用,加上农技人员的长期蹲点指导,使华池县南部高效农业区名副其实,效益可观,并发挥了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悦乐、城壕、怀安、柔远、元城、王咀子等6个乡镇设施蔬菜示范点的带动下,今年全县的瓜菜种植面积已增至5.5万亩。
示范引导,稳步推进,是发展主导产业的途径
实施以全膜玉米为主的旱作农业项目,为华池县农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县农技中心主任谯显明说,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一场变革,让农民从中看到了农业的希望。
华池县全膜双垄玉米的种植也经历过一段探索、示范、推广之路。从2007年开始,县上在立地条件好的川区和干旱山区分别开辟示范点,当年不足千亩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便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以此为契机,2008年,县上逐步推广到川台地、山塬地等适宜区。今年,全县全膜双垄玉米种植面积达21万亩,特别是涉及东部3个乡镇的二将川示范片带,绵延42公里,共7万多亩。
据县农业部门的一项统计显示,华池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亩产712.6公斤,比半膜覆盖玉米每亩高出170.5公斤,增产率31.5%;比露地玉米亩产高出240.6公斤,增产率达到51%。
华池县的巨大成功引起了省、市的关注和肯定,全省及庆阳市旱作农业现场会先后在华池县召开。特别是去年在庆阳市召开的北方旱作农业现场会上,农业部专家现场观摩了华池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情况后认为:华池种出了全国最好的玉米。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明显的增产效果,成了近年来华池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目前,全县二将川、元城川的川台地基本实现了全膜玉米化,全县种植业结构得到大幅调整,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规模进一步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今年,华池县农技部门推行了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田建设,旨在通过进一步开展全膜玉米品比、密度、配方施肥等试验研究,提高玉米单产,不断探索旱作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模式。
“点的作用在于示范引导,整体提升才是终极目标。”华池县委书记马斌的构想是,争取把东部3个乡的全膜玉米、怀安马铃薯为主的小杂粮和悦乐瓜菜基地3个试验基地建设成为华池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最终实现以高科技换取高效益,以高效益换取高利润的目标。
(本文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