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消费,显得十分重要与紧迫。
稳生产、促消费,就必须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根治贷款难、产品少、服务差等顽症。刚刚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包括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等等。
只要开动脑筋,农村金融大有可为;只要各方支持,必然实现多赢局面。本报今天刊发江苏、安徽、四川等地金融创新支农惠农的经验报道。 ——编 者
公司+农户 小额贷款促“多赢”
将对零散养殖户的授信,变为对有经济实力的养殖公司的整体授信
“因为缺资金,过去有技术使不上劲,眼见着钱赚不到。”安徽省巢湖市郭河镇养鸡专业户余东升说,“有了信用合作联社‘公司+农户’小额贷款,我再不用为借钱而奔忙了。”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在专业种植和个体养殖方面资金需求增加,过去限额1万的小额贷款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发展的需要。针对农民土地、房屋等不能作为大额贷款抵押的实际,2007年3月,庐江县信用社创新“公司+农户”和“公司+农户+合作组织”等新的小额信贷模式,农户最高授信额度达到10万元。
巢湖市庐江县信用合作社理事长李涛介绍,新模式小额贷款的流程是:有意愿承担担保责任的公司向县信用社提出申请,信用社对其进行信用等级评定,确定其为养殖户的贷款担保能力和担保额度;公司与农户签订养殖服务协议,公司推荐其向信用社申请信用贷款;信用社审批并根据贷款户的实际发放贷款。
增加贷款额度,降低信贷风险
新的小额贷款模式将对具体养殖户的授信,变为对有经济实力的养殖公司的整体授信,从而解决了养殖户生产资金贷款抵押不足的问题。
“有资格进行担保的公司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信用基础,这使信用社的信贷风险降到最低。截至2008年11月,庐江县信用社累计发放特别授信贷款69户,金额428万元,从未发生过一笔不良贷款。”李涛告诉记者,将养殖公司作为一个信贷单位来进行信贷调查、评信、监督管理,大大降低了信贷管理成本。在防范信贷风险的同时,信用社获得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企业扩大规模,农民获得实惠
新的小额贷款模式下,公司、养殖户和信用社三方利益主体紧密联系起来。
安徽天歌鹅业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参加“公司+农户”小额贷款模式的公司,目前已为13户农户担保贷款96万元。“我们提供种鹅和养殖技术支持,统一按合同收购。”公司经理梁坤说,“保证养殖户的利益就是保证公司的利益。”
“2004年的时候只有十来户养殖户提供货源,公司一年收入只有四五十万。”安徽宝祥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维祥说:“信用社推出新模式的小额贷款后,我们为46户养殖户担保贷款191.8万,每年所能获得的货源规模也达到了560万只。公司建成了集养殖、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企业,年收入一跃达到500万元。
小额贷款也让农户切实收益。2008年9月,因为在外打工不顺,郭河镇三畈村村民顾得胜回到家乡。在通过公司担保后他申请了贷款,养了6万只鸡。“过去咱就是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才出外打工,现在有了信用社的资金支持,有了公司的技术、销售支持,咱在家也能赚钱。”他的脸上乐开了花。
保险+担保
农民贷款更容易
小农户+小贷款+小保险,银保互动,使农民创业更踏实
凭保单也可以贷款
1月29日,大年初四一大早,江苏泗洪县重岗乡重岗村农民蒋辉就来到当地农村合作银行,办理3万元贷款。他还主动投保了一份100元的小额贷款保险。拿到保单,蒋辉心里踏实了很多。
像蒋辉一样,在泗洪县,2007年以来已有5.2万多农民办理了小额贷款保险。很多农民深有感触地说,原来申请小额贷款,找人担保是个大难题。尤其是去年以来经济环境不太好,即便是熟人之间也不愿意为别人再多承担一份资金风险。如今投保了意外险,不仅非常好找担保人,多数情况下银行凭保单就能提供无担保贷款。
保险赔款雪中送炭
农村小额贷款保险,全称是“借款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中国人寿泗洪支公司专为农村合作银行贷款户开发的一款意外保险,主要保障借款人的意外伤害风险。保费分60、100、150元三种,对应的最高保额分别为3.2万元、5.35万元、7.5万元,贷款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贷款额度来选择投保。通常贷款10万元,仅投保一份150元的意外保险就行了。多数贷款户在购买时都选择带有意外医疗责任的险种组合,跌打损伤医疗费也可以得到赔偿。
“申请小额贷款的农民,多半家庭经济基础较差、创业起点较低,如果放贷后贷款人遇有意外,不仅他的家庭失去了经济支柱、创业搁浅,还可能要承担一笔医疗费用支出。还不上钱、治不起病,处境非常艰难。对这样的家庭来说,几万元的保险赔款真算得上‘救命钱’。”中国人寿泗洪支公司副总经理李元科说。
2007年4月,泗洪县龙集镇姚兴村农民张亚聪搞水产养殖,他在当地农村合作银行贷款时,买了一份100元的保险。几天后他不幸遭遇车祸,成了植物人。保险公司迅速将5.35万元理赔款送到家属手上,家人用这笔理赔金还上了银行的3万元贷款,余下2万元治病。截至2008年底,全县已有1000多例获得理赔,其中有70多例是因意外造成身故或伤残,理赔金额达200多万元。
盘活农村金融链条
“保险具有资金融通、风险保障的双重功能,将其引入农村信贷链条,不仅解决了农民找担保难的问题,还实现了多方获益:贷款户创业没有后顾之忧,眼光更长远了;银行有了风险保障,放贷的积极性提高了;保险公司打开了新市场,保费收入增加了。” 中国人寿宿迁分公司团险部经理刘家华介绍,截至目前,全市有7.39万农户购买了小额贷款保险,占总贷款户数的51.3%;农村合作银行的小额贷款发放由2006年的1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3亿元;保险公司2008年实现保费收入563万元,风险保障超过34亿元。
“‘小农户+小贷款+小额保险’是我们根据农村实际、适应农业发展做出的新尝试。今后在增加银保互助、互动,激活农村金融链条,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方面,还会有更多新题目。”刘家华说。
消费+信贷
惠农卡方便农家
本报记者 梁小琴
为“‘三农”发展搭建金融服务平台,让农民分享我国金融业改革创新成果
春节前夕,四川省三台县芦溪镇打虎村6组的蔬菜种植专业户何强松了一口气。2008年7月,求贷无门时,他办理了惠农卡,尔后顺利贷款3万元,将原来27亩茄子地扩大到37亩,节前他的蔬菜销售收入达8万多元,贷款顺利还清。
在四川,越来越多的农民习惯像何强这样用惠农卡解决生产问题。
生产生活好帮手
四川农业人口众多,各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迥异,如何找准金融服务“三农”切入点,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去年4月29日,农行四川省分行率先推出金穗惠农卡。
惠农卡既具备存取现金、汇兑结算、消费、理财等基本服务功能,还开发了一系列特色服务功能:农户办卡后可以办理可循环小额农户贷款,获得农行授信后,持卡人可以在核定的最高额度和期限内,在农行网点或通过自助机具、网上银行办理农户小额贷款放款、还款等业务,实现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方便灵活,不误农时。“最高额度一般为3万元,还款期限在三个月到一年之间。农民开春贷点钱买种子、化肥、农药,年底收成回来自己赚钱了,贷款就还上了。”四川省农行三农个人金融部负责人说。
惠农卡独具特色的可循环小额农户贷款功能,解决了农村家庭种养业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惠农卡设置了农户小额贷款放款专用子账户,保证贷款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等指定用途,防止挪作他用。
灾后重建显身手
春节前,北川县永安镇后庄1组的杨胜德一家四口搬进了在原址重新盖起的门市套住房的一层平房。地震使他家约20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变成一片瓦砾。想盖房,自己筹了4万元,可还缺4万元。愁肠百结之时,杨胜德想起了手里的农行四川省分行金穗惠农卡。去年9月,他用惠农卡从农行北川县支行贷了3.5万元,房子终于盖起来了。
“儿子已经毕业外出打工了,我自己在外跑三轮加上老婆打工,再开个副食店,年底我就能先还1万元的贷款。惠农卡帮了我大忙,我一定要守信用还款。”
灾后重建中,惠农卡也发挥了出色的作用。“5·12”地震发生后,农行四川省分行迅速启动灾区农房贷款。截至1月底,已通过惠农卡对11107户农户发放建房贷款32407万元。
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方便实惠,使惠农卡很快得到了农民的认同。到今年1月底,农行四川省分行发放惠农卡80多万张;完成对14396户农户授信,发放小额贷款4979万元。
“惠农卡既为解决‘三农’问题搭建了良好的金融服务平台,又让农民分享我国金融改革开放成果和金融产品创新成果,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渠道。”农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长李小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