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会东县崇兴村地处凉山州南部金沙江边,全村886户、3605人,全村耕地面积3500亩,人均不到一亩。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崇兴村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大力引进、发展适宜的香蕉进行规模种植,逐渐形成了以香蕉为主导的村级产业支柱,成为该县独具特色的“一村一品”富裕村。
一、“一村一品”,香蕉兴村
崇兴村以前主要靠种植甘蔗、薯类等作物,全村农业产值不高。但是,该村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平均年温达26℃,全年基本无霜,年日照时数2200多小时,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非常适宜发展香蕉等南亚热带特色水果。在业务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该村经过多年的引种试种,选定适宜的香蕉品种进行大力发展,逐渐形成了金沙江沿岸基本连片的香蕉种植带。到2006年,全村种植香蕉1100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年产香蕉3850吨,平均亩产达3.5吨,总产值462万元,人均香蕉收入1282元,占该村人均纯收入的31.3%,占全县人均纯收入的33.2%。同时,该村还依托香蕉产业,大力发展早市菜、糖料蔗、蚕桑及畜牧业等产业。一业兴、百业旺,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全村农业总产值1924.24万元,人均纯收入4100元,比全县平均纯收入3860元高出240元。
二、“一村一品”,强村富民
香蕉产业的开发成功,不仅推动了种养植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全村基础设施、生产条件的极大改善和显著提高。全村现有村级公路三条,户户基本直通公路;大部分农田实现自流灌溉;户户进行了房屋改造。自来水入户率86%,电视入户率81%,通电话户数达450户,通电率100%。部分村民还接入了互联网。同时,还成立了金达香蕉协会,会员近百人。每年通过协会外销香蕉5000多吨,年销售额130余万元,带动全村1050户的香蕉生产。今天的崇兴村,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先后多次受到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
崇兴村发展香蕉产业、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经验有:
一、找准产业,坚持发展不松手。崇兴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我州发展香蕉的最适宜区。各级政府把香蕉作为该村支柱产业进行扶持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发展思路一经确定,崇兴村全村上下一心,坚持发展不松手。规模逐渐扩大,种植面积从80年代中期的300亩左右,发展到今天的1100亩;效益不断增强,产值由发展初期的十多万元发展到今天的460万元。
二、组建协会,搞好服务不动摇。在多年产业发展实践中,崇兴村村民意识到,要做响品牌、做大产业、谋大发展,一家一户各自为政的传统种植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崇兴村在加快香蕉产业发展的同时,成立了“崇兴村金达香蕉协会”。协会为种植户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引进优良的脱毒试管苗进行统一种植,不断提高香蕉品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组织种植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寻找市场,强化产后服务,扩大市场营销,增加产品效益。协会成立并充分发挥作用,促进了崇兴村香蕉产业的更快发展。
三、强化科技,加大培训不松劲。州县农业部门大力支持崇兴村的香蕉种植技术培训工作,推广应用香蕉优质高产栽培、套袋综合配套、频振杀虫等技术,为该村香蕉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提高了香蕉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提升了会东香蕉的市场形象,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为“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信息来源:四川省农业厅信息中心;供稿单位:四川省农技总站)
自治区农业厅韦祖汉副厅长、自治区技术监督局计量处刘明可处长、农业厅市场处祁广军副处长等领导同志参加了30日的末次评审会。会上,韦祖汉副厅长对质检中心再次通过“双认证”表示祝贺,对评审专家的辛勤劳动给予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并对质检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评审不是终点,而是更高的起点,要求质检中心以专家评审意见和备忘录为突破口,不断提高质检中心的检测技能、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向建设国家级的实验室目标迈进,为我区农业增产、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民增收多作贡献。
在农业部质量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五年来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宁)共完成了肥料样品4530个,土壤、植株等样品5800个,为肥料监督执法、肥料产品登记、测土配方施肥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质检中心还充分利用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优势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先后承担和参加了《智能化精准施肥》、《测土配方施肥》、《蔬菜和水果中硝酸盐污染调查》等项目,五年共发表各类论文13篇,发挥了检测机构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