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美食中国 >> 小吃大全 >> 浏览文章
时辰包子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年08月26日    关注度:     【字体:
 渭南时辰包子创始于清乾隆年间,但那时不叫时辰包子,到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渭南城南村出了一位做包子的名手叫张坤,他家的包子特别味长,每天争口尝名品的食客络绎不绝,排成长龙,一过上午10时,就买不到包子了。因此人们就给这种包子加上“时辰”两字,尔后约定俗成,流传至今。所需原料主要是;上白面粉,新鲜猪板油,赤水大葱及秘制调料面等,经制油馅、和面、拌馅、包制、笼蒸五道工序制成。其特点为面细皮白“僧帽”状,油渗包底呈金黄,馥郁鲜爽,油而不腻,香味悠长。

  渭南的时辰包子是用上等白面、猪板油、赤水大葱、菜油炒面、八味调料做的。它看起来雪白发亮、玲珑小巧、底色金黄,形状就象一顶和尚帽子,吃起来肥而不腻,口味浓香。但是你可知道它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儿?

  清朝时,离渭南城三十里的一个村庄里,住着一家人。这家人只有老母、儿子、媳妇三口。母亲年已七十,是她在老伴死后、茹苦含辛,一把屎、一把尿将儿子抓养成人的。儿子柳春发很孝顺,媳妇李香兰也很贤德。

  有一年秋天,老母病倒在床,小俩口白天黑夜尽心服侍。儿子端去红苕稀饭,老母不想吃,媳妇又端去荷包鸡蛋,老母还是不想吃。

  媳妇伺老母想吃什么?老母回答说想吃城里的包子。春发说:“好,明天我就去买。第二天春发吃过早饭就起身赶路,准知走到包子铺门前已经午时,店门早就关了。

  第三天,天才麻麻亮,春发就起身赶路,准知走到包子铺前,最后一笼又刚刚卖完。

  第四天,鸡叫头遍,春发就起身赶路,他一路连走带跑,直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这一次功夫不负孝心人,走到正当辰时,包子刚刚下笼。他连忙买了十个。得到包子后,他心里高兴,就买了一张红纸,借店家的笔墨写了一首小诗贴在包子铺门口。这诗是:

  城里包子香又香,
  想买包子敬老娘。
  午时已时都错过,
  正当辰时才赶上。

  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这家的包子称为“时辰包子”。

  现在渭南东大街开了一家国营渭南时辰包子馆,保持了这一小吃的传统风味。你若有兴趣,可以去品尝品尝。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清油盘丝饼
下一篇文章:油锅盔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