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电话,感觉天塌下来了”
在临沂市兰山区一个普通的小区内,其他人并不知道,囡囡、童童这对看上去可爱的双胞胎,姐姐囡囡患有一种终生无法治愈的遗传病。8月9日,记者到他们家时,两个孩子正躲在卧室里玩剪纸。
“有位叔叔来了,姐姐你快出来。”说话的是童童,俩孩子从卧室走出来,礼貌地喊了声“叔叔好”。“天气太热,不敢让他们到处玩。”母亲陈晴解释说,不让他们出去的最主要原因,其实并不是怕天热。
说起这些,陈晴的记忆再一次回到10年前。当时,她觉得老天送来一对可爱的孩子很幸福。但让全家人没有想到的是,短暂的幸福,在接到医院的一个电话后,戛然而止。
医生告知,经过新生儿疾病筛查,双胞胎中的姐姐被查出患有苯丙酮尿症,“怎么可能,这到底是啥病?”从来没听说过这种病的陈晴,心里一紧,她马上反问医生。
“是一种遗传病,孩子不能吃母乳,长大后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吃普通的食物,吃了就会引起智力发育障碍……”电话那头传来的这句话,仿佛一把利剑,斩断了这个家庭所有的幸福。
“说真的,当时感觉天塌下来了,孩子那么小,要一辈子忍受怪病折磨。”陈晴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坚持下去,更别提把孩子抚养成人。
“吃了那些,她就会变傻”
就在陈晴最迷茫时,临沂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的医务人员开始做陈晴的思想工作。她这才得知,女儿囡囡的体内缺少一种酶,这种酶在医学上称为苯丙氨基羟化酶,实际上用来代谢人体从蛋白质中吸收的苯丙氨酸。
如果囡囡吃了含有高蛋白的鱼、肉、禽、蛋等,蛋白质中的苯丙氨酸就会在她体内不正常地累积,从而影响大脑和神经的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智力障碍。
“所以,囡囡不能食用任何蛋白质食物,只能吃一些去除了苯丙氨酸的特别食品。”医生告诉陈晴。针对囡囡这样的孩子,主要以饮食治疗为主,也就是说,只要控制囡囡对于苯丙氨酸的摄入,就可以治疗这个病。
当时,医生给了陈晴另一位临沂患儿家长的电话。那位家长在电话中不断安慰陈晴,并把自己如何照顾孩子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她。“小时候,囡囡主要吃特殊的奶粉,稍微大点,就买来低苯丙氨酸大米和面粉给她吃。”陈晴说。
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陈晴还买了书,了解各种食物中苯丙氨酸的含量,她为囡囡做的饭更是格外精细,做饭前都要用电子秤进行称量。“她能吃大部分蔬菜,但是需要定量。”陈晴说,现在已不需要电子秤,她早已熟知每种食物中苯丙氨酸的含量。
在陈晴的家中,囡囡所吃的食物,被单独存放在厨房的柜子中,厨房的一角摆放着专门为囡囡做饭用的厨具。每天,陈晴先把囡囡的饭菜做好,再为自己和童童做饭,“先让她吃饱了,到我们吃饭时,她才不觉得别人的饭好吃。”陈晴说。
“她永远都和别人不一样”
尽管,陈晴告诉囡囡不能随便吃东西,但对于当时尚未懂事的囡囡,食物带来的诱惑,要远远大于陈晴对她的约束。“她嘴馋,偷吃了东西,我就会打她。边打边告诉她,偷吃东西就不聪明了。”打囡囡的时候,陈晴也跟着哭。
“说不清啥感受,既生气又心疼,觉得自己有负罪感,让孩子一出生就受这个罪。”陈晴说,为了孩子能像个正常孩子一样长大,她必须严厉,甚至从小就嘱咐童童看着姐姐,“我告诉童童,姐姐不能随便吃东西,吃了就不聪明,就不能和你一起上学了。”
年龄尚小的童童“害怕”了,认真地记住了他*的话,从此寸步不离地跟在姐姐后面。
有一次,囡囡不知道从哪里捡来一颗花生米,童童发现后就和姐姐要,囡囡当然是不愿“屈服”,并试图把攥在手中的花生米放进嘴里,童童生气地上去抢,最后把囡囡的手咬破了,也没有抢来。最终,还是陈晴和囡囡“谈判”,才把花生米要过来。
陈晴说,为了不让囡囡接触到零食,楼下虽然有大超市,但她从来不带孩子去超市,不买任何零食回家,“为了囡囡,童童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吃过什么零食。过年时,别人家摆着糖果、瓜子等年货,我们家从来都不买。”陈晴说。
上幼儿园后,陈晴更是每天中午接两个孩子回家吃饭。“她没办法在学校里吃饭,我也私下嘱咐老师,有其他小朋友给囡囡零食,不能让她吃,童童也在监督姐姐。”
现在,上小学的囡囡已经懂得“臭美”,当记者问她为啥不能吃零食时,她怯生生地回答:“吃了零食,我就不聪明、不漂亮了。”实际上,囡囡已经明白自己和别人永远都不一样,而童童更是记住了姐姐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
“我们几乎被社会忽略了”
为了防止别人“歧视”,陈晴嘱咐两个孩子,别人给零食时,要礼貌地回答“我们不爱吃,而不是不能吃。”但是,对于囡囡这样的家庭,除了生活上小心翼翼,心理上的受折磨外,最直接要面对的是巨额的治疗费。
据了解,临沂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为0-6岁患儿提供免费定额定量的特制蛋白粉,这可以节约部分开销。但是,随着患儿长大,所需要的特殊面粉、大米、蛋白粉等,需要患儿家庭自己承担。
自从囡囡出生,陈晴就不工作了,专心照顾孩子,丈夫也离开原来的单位,只身到省外打工,“没办法,孩子要一直吃专门的食物,花费太高了。”为了省钱,陈晴平时从厂家为囡囡买食品,但仍要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
“一袋一公斤的面就要30多元,一公斤大米18元,一个月量的蛋白粉就要1560元,囡囡每个月光吃饭就需要3000元,而且也不能光吃这些,还要加其他的营养。”陈晴说,为了不让囡囡嘴“馋”,她试着去做各种小点心,但因经济实力有限,她只能做最简单的。
陈晴说,像囡囡这样的患儿,像她们这样的家庭,几乎被社会忽略了,“医保、低保、商业保险都不管,我们除了自己,谁也指望不上,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还好,临沂很多农村的家庭,最后真的是没钱,就不给孩子治了。”
为了及时掌握信息,陈晴加入了很多患儿家庭交流群,并组建了临沂市苯丙酮尿症患儿家长群,大家在群中以亲友相称,相互扶持,相互交流照顾孩子的心得。
“最大的心愿是,国家能帮帮我们,我现在还能照顾孩子,再过几十年,我不能动了,谁来保护她、关心她?”陈晴说,父母不能照顾苯丙酮尿症患儿一辈子,但国家政策是可以的。 (为保护隐私,囡囡、童童、陈晴均为化名)
延伸阅读:PKU发病率临沂高于全国
在临沂市,像囡囡这样的患儿并不在少数,临沂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主任韦洪伟告诉记者,为掌握本地发病情况,临沂市自1999年9月起,在全市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目前共筛查出苯丙酮尿症患儿259名,其中9名患儿病情较重。
韦洪伟说,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隐性遗传病,未经特殊的饮食治疗,通常在3-6个月后开始出现症状,患儿主要表现为智能发育落后,行为异常,严重者智商可低于50,色素减少,头发呈黄色,皮肤浅白,尿液是鼠臭味。
据韦洪伟介绍,目前临沂市苯丙酮尿症约为1:7000,高于全国1:11000的发病率,北方地区的发病率普遍较高,这与地域、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父母双方一方携带隐性遗传基因,就可能引起这种病,但婚前发现比较难,如果生过一个苯丙酮尿症孩子的母亲,再次生育的发病率为25%,”韦洪伟称,临沂现在有两个苯丙酮尿症患儿的家庭有七八个,生活极其困难。
“一旦诊断为此病,应立即进行治疗,如超过3个月后再治疗,患儿脑组织就会受到不可逆的损伤,虽经治疗也会有并发症,造成终生残疾。”韦洪伟说。
然而,由于苯丙酮尿症患儿需要长期规范不间断的治疗,治疗费用巨大,依目前费用标准,终生治疗的成本超过100万。
其他几种罕见病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是指盛行率低、少见的疾病,但世界各国对于罕见疾病的定义不尽相同,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作为一种罕见病,苯丙酮尿症并不为太多人所知。实际上,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罕见病患者。
星星的孩子:儿童孤独症,又被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等反应为特征的发育障碍疾病。
瓷娃娃:学名成骨不全症,打个喷嚏,甚至一个深情的拥抱,都可能让他们骨折。
月亮孩子:学名白化病,是黑色素或黑色素体生物合成缺陷,头发、眉毛雪白,怕光。
蝴蝶宝贝:学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他们的皮肤如同蝴蝶翅膀一样斑驳、脆弱。
蜘蛛人症:学名马凡综合征,别的孩子上半身和下半身基本一样长,可他的下半身很明显比上半身长一截。
渐冻人:学名神经肌肉病,因缺乏某种蛋白,肌细胞会萎缩、变性、原发性坏死,于是人变得无力。 (周广聪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