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中学三名学生通过1∶200的城隍庙模型研究,揭开了其百年不倒的秘密。(资料图片)
在位于秦岭腹地的宁陕县老县城外长安河的沙滩上,有一座城隍庙,令人称奇的是,位于这座城隍庙沙洲岸边的房屋和公路等,屡屡在洪水的袭击中被毁,但是唯独这座城隍庙,历经了200多年风霜洗涤,依旧完好无损,民间由此流传着“金鸭浮舟”的传说。究竟是为什么?3名中学生用科学试验解开了这个谜团。
老城城隍庙属佛、道合一的庙宇,地处宁陕县城以北5公里,老城村境内,位于长安河中的船形沙洲上,这里四面环水,风景宜人。老城城隍庙建于乾隆50年(1786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历经数次洪水袭击依然完好无损,是安康市唯一保存完整的城隍庙古建筑群,也是陕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整体造型,在陕西乃至全国都堪称一绝。
城隍庙为何建在城外
有民间传说也有专家正说
“城隍”一词的诞生源于古代的城墙和护城河,在古人心目中“城隍”是护卫百姓安全、保佑一方平安之神。一般来说,城隍庙都建在城市中心地带,而在秦岭腹地的宁陕县老县城,至今保存完好的城隍庙却建在城外。
这是什么原因呢?当地老百姓告诉记者,清朝嘉庆年间,这里原有一对金鸭子常戏水面,一个贪心的人发现后,不顾一切地跳入水中去捕捉,当金鸭游至深潭时,“扑棱”一声展翅飞走了,一只飞进关口的关帝庙,一只在空中盘旋了一阵子仍飞回这个小岛。到了1786年,百姓就选准这块风水宝地建起城隍庙,以保老城的安宁太平。另一种说法是相传该县江口镇上有个女子婆婆病了,长年卧床不起,婆婆很想吃盐,女子就步行到县城买盐。途中女子被河水淹死了,她的丈夫见老婆已经死去,哭得昏了过去。在男子昏睡的时候,城隍老爷托梦给男子,告诉他只要给女子喝一点热姜汤就能活过来,男子照办后,女子竟神奇地活了过来。城隍老爷显灵的消息不胫而走,最后,当地人就把城隍庙修建在长安河的沙坝上。
传说固然美丽,但毕竟只是传说。那么,这座城隍庙为什么建在城外呢?据长期从事宁陕城隍庙研究的县文化局原副局长张家明介绍,一是原来老县城依山傍水而建,地势狭窄,受地理位置所限,城隍庙只能建到城外;二是当时很多人认为城外沙洲风水好,所以选择把城隍庙建在了现在城外的沙滩上。
独居水中的庙宇
历经百年仍保存完好
城隍庙建在城外本身就是例外,而宁陕的城隍庙更是建在了长安河的沙洲上,200多年来经历数千次洪水袭击而安然无恙,可谓千古一奇。
耸立在长安河中沙洲上的城隍庙,外形酷似一艘船,四周环水独居中央。沙洲上古树参天,翠竹掩映。城隍庙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其规格形制与衙属建筑相近,坐北朝南,整体建筑纵深172.45米,宽33.5米。在后院中又修建了八卦图和东、西两间厢房,分别是书画展厅和文物陈列室。
解放后,城隍庙殿内塑像、壁画、辅助设施、饰物以及部分殿堂建筑物俱遭毁损。上个世纪80年代后,城隍庙逐渐得到重视和保护。先是宁陕县政府将城隍庙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成立了保护机构——“宁陕县文物管理所”。90年代后期,开始了大规模的抢救维修,新建了石拱桥、门楼,维修并恢复了戏楼、山门、过殿、东西庑、东西厢房、城隍殿(即正殿)、慈航殿(观音殿)、财神殿、药王殿,增设了太极八卦坛、碑林、盆景园等。
城隍庙在平面布局和排列上采用了中心对称的建筑手法,其主体建筑保留了清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同时,因地处秦岭南麓,受南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又显现出结构严谨、典雅秀丽的韵味。
全国各地有很多城隍庙,宁陕城隍庙与其他的相比具有两大特色:其一,建筑地理位置特殊,城隍庙建在长安河心的沙洲上,即便是连续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也只是有惊无险。其二,民俗文化活动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是城隍庙会和城隍出巡。1994年开始,在宁陕县有关部门的大力倡导下,城隍庙会每年都要举办,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各种物资交流活动。2008年5月11日,宁陕县再次组织了城隍出巡这一民俗活动,并将其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造型独特的宁陕城隍庙,昔日以传播道教文化为主,而今已经成了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游客们蜂拥而至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