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茶馆奇闻 >> 浏览文章
请给“催熟剂”一个权威说法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1年07月31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赵顺清 作

    □ 张冰歌

    蔬菜“催熟剂”被使用,我们还真不能仅责怪菜农。因为菜农种菜是为了图个好收成、好效益,而且他们也只在意“催熟剂”能让蔬菜“早熟”,并不去研究“催熟剂”有没有副作用。正如安徽一姚姓菜农所说,一个地方只要一家用了催熟剂,管它有没有副作用,其他人家也会跟风使用,“大家都用这个东西,你如果不用,价格没有竞争力,消费者不认可,自然就会被市场‘淘汰’。”

    蔬菜“催熟剂”为何能大行其道?于菜农而言,背后有利益驱动是肯定的。但主要原因恐怕在于有“为了使部分果蔬果实早转色,允许在绿熟后期用乙烯利等植物激素催熟”的国家规定,而在这个规定之后,相关检测体系又存在“盲点”,检测标准、检测手段、监督措施不能及时跟进。目前在“无公害蔬菜”的检测体系中,并没有“催熟剂”的相关检测指标,尚缺乏相应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手段,因此无法判断植物激素的使用是否过量。而有关部门对“催熟剂”是否可以随意使用,到底有没有害?竟然给不出明确说法。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菜农们如何使用“催熟剂”,当然也就没有了章法可循。

    正因为如此,一些菜农就有了“如果想成熟快一点就把浓度配大一点,想迟成熟几天,就把浓度配低一点”的随意性。有的则是“从幼苗时开始打,一茬黄瓜要打五六遍。”根据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乙烯利在番茄(西红柿)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不能超过2mg/kg。而对“催熟剂”想打多少打多少,一茬黄瓜要打五六遍,“催熟剂”在蔬菜中的残留量,就可想而知了。

    蔬菜是消费者餐桌上离不开的食物。“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是中国古老的训诫。而“催熟剂”成“法宝”,蔬菜难逃“一抹”,势必会使消费者餐桌的安全存隐患。因此,有关政府部门对于“催熟剂”的监管不能再留“盲点”, 相关检测体系、检测标准、检测手段、监督措施必须及时跟进。唯有如此,才能保障消费者吃上一盘“放心蔬菜”。《中国质量报》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全球14家怪餐厅 满足你的恶趣味
下一篇文章:“新水浒”回故里“孙二娘”发包子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