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教你一手 >> 教你一手 >> 浏览文章
食物中毒如何自救?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8年06月18日    关注度:     【字体:

 国家卫生部今天透露:二00七年中国内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食物中毒报告五百零六起,中毒一万三千二百八十人,死亡二百五十八人。

    报告涉及一百人以上的食物中毒十一起,比二00六年减少百分之十五点一,中毒人数减少百分之二十六点四八,死亡人数增加百分之三十一点六三。

    专家分析称,去年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三成七和六成四。导致食物中毒的有毒植物以毒蘑菇为主,共发生八十八起,五百二十六人中毒,一百一十三人死亡,死亡人数占食物中毒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三以上。

    去年第三季度是食物中毒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最多的季度,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受季节影响比较明显。在食物中毒发生场所中,家庭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其次是在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全年报告一百一十七起,中毒三千七百七十三人,死亡六人。

    解放军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急救科主任何忠杰提示,食物中毒后第一反应往往是腹部的不适,中毒者首先会感觉到腹胀,一些患者还会腹痛,个别的还会发生急性腹泻。与腹部不适伴发的还有恶心,随后会发生呕吐的情况。

    食物中毒自我急救的最常用办法就是催吐。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喝浓食盐水或生姜水是催吐的常规办法,如果还不能吐的话,可用手指或筷子等直接刺激咽喉引吐。但因食物中毒导致昏迷的时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当然,这种紧急处理并不是治疗食物中毒的最好办法,只是为治疗急性食物中毒争取时间,在紧急处理后,患者应该马上进入医院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要保留导致中毒的食物,以便医生确定中毒物质。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俗话说:“病从口入”,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把牢饮食关,搞好饮食卫生。

    1注意挑选和鉴别食物,不要购买和食用有毒的食物,如:河豚鱼、毒蘑菇、发芽土豆等。

    2烹调食物要彻底加热,做好的熟食要立即食用,储存熟食的温度要低于7℃,经储存的熟食品,食前要彻底加热。

    3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不能用切生食品的刀具、砧板再切熟食品。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

    4饭前、便后要洗手。

    5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6到饭店就餐时要选择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不在无证排档就餐。

    7不要毛蚶、泥蚶、魁蚶、炝蚶等违禁生食水产品。

    8不要到无证摊贩处买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限等标签的罐头食品和其他包装食品。

    9按照低温冷藏的要求储存食物,控制微生物的繁殖。

    10瓜果、蔬菜生吃时要洗净、消毒。

    11肉类食物要煮熟,防止外熟内生。

    12不随意采捕食用不熟悉、不认识的动物、植物(野蘑菇、野果、野菜等)。

    13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苹果香蕉给猕猴桃“催熟”
下一篇文章:4种方法识别亚麻凉席真伪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