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教你一手 >> 教你一手 >> 浏览文章
六种流行“食”尚营养又养生:吃素 吃粗 吃虫
来源:西宁晚报     更新时间:2013年01月25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吃素

  素食对于现代人,最切合实际的莫过于它在健康、美容方面的积极影响,素食对人的心性具有潜移默化的良好作用,有人说素食是21世纪最时尚、最流行的食品。据统计,当今大多数素食主义者不是吃斋念佛的“素道人家”,而是社会中最时尚、最具文化修养、最有经济实力的白领一族。

  近年来,在西方一些国家出现了肉、蛋类食品被冷落,而以蔬菜类食品为主的现象,特别是有防癌和防止动脉阻塞作用的食品被列为最佳食品。美国有10%的素食人群,1/6的英国人已经或正在考虑成为素食者。素食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饮食时尚。

  吃野

  当前,一些营养学家提出“饮食回归自然”的观点,提倡人们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野菜、野果食用。野生的果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食物纤维,营养成分的含量大大高于常见的栽培蔬菜,有的还具有食疗作用。野菜可做成各种风味的菜肴,是普通蔬菜所不及的。

  野菜野味还登上了星级饭店,成为宴席上的真品。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我们栽培的蔬菜约有160种,而野菜约300种,其中分布广、产量大、营养成分高的野菜就有100多种,如荠菜、苦菜、马齿苋。

  吃粗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精米、精面的营养价值反不如粗粮的营养价值高。纠其原因,粗粮营养成分多,对人体有益,吃的过精过细反而会使人体摄入的营养成分失调。科学研究证明,玉米、小米、番薯、荞麦、高粱、等粗杂粮所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均高于大米、白面,而且有保健作用。

  台湾营养学专家提出,快餐汉堡包会导致儿童过胖,主张恢复30年前的“番薯白米饭”作为现代人的营养食谱。番薯的营养及其丰富,每公斤含碳水化合物257.6克,蛋白质15.6克,脂肪1.8克,还有各种维生素,堪称为营养全面的保健食品。

  吃杂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吃“杂”即是提倡“营养均衡”、“合理配膳”,而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爱吃什么就吃什么,随意偏食。根据中医理论,五味的偏好,会使某些内脏之气偏盛,从而破坏人体的协调统一,导致疾病。

  什么都吃,即杂食,可以从食物中互补营养,从而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吃生

  生食果蔬不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处于天然的平衡状态,直接食用,对营养的摄取最高。另据医学研究证明,多吃生食能使白细胞处于正常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且有抗癌作用。

  美国已有成千上万名癌症病人一日三餐全吃生蔬菜瓜果或饮其汁,且在未进行其他治疗的情况下坚持多年,延长了生命。

  吃虫

  科学家发现,昆虫体内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及丰富的矿物质,其营养结构比禽、畜肉更合理。

  目前世界上已有500多种昆虫被列入菜品,我国大约有100多种可以食用的昆虫,蚕蛹、蝗虫、蚂蚁、蚯蚓、蝉等,堂而皇之地走上了餐桌。昆虫食品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并将成为人类食品的新潮流。仁民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5种吃法减少胆固醇伤害:避开煎烤油炸(图)
下一篇文章:二八健康法则:穿衣二分寒就餐八分饱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