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季节,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程。此时气温变化较大,昼夜温差悬殊,是胃病容易发作的时期。中医认为我们的胃最不喜寒冷,因此秋冬季节养胃很重要。那些患有慢性胃炎、中医认为属于阳虚体质或气虚体质的人,更应在秋冬季节温阳养胃。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副主任黄启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地介绍了相关知识。
1
阳虚和气虚体质者易“胃寒”
进入秋冬季节, 天气转凉,苏女士总是觉胃部寒凉感,时有隐痛,尤其是进食冷食及在加班劳累后就疼得更厉害,有时用手揉揉腹部或用热水瓶焐一焐会缓解一些。她易拉稀便,排便次数增多,到医院做了纤维胃镜检查也没有什么病。黄启辉解释这是民间所说的“胃寒”,中医认为“胃寒”是指脾阳虚弱,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病症。症见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舌淡苔白滑,脉沉迟。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则症状减轻。
黄启辉说,从中医角度来说阳虚体质就是“火力不足”,这些人平时手脚发凉,腹部、腰部或膝部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冬天耐受不了寒冷,夏天耐受不了空调冷气;喜欢安静和进食热烫饮食,大便稀溏,小便色清量多。黄启辉说,而气虚体质的人则是“短气、少气”,平时容易气喘吁吁;讲话声音低弱;容易出虚汗,经常感到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这两种体质的人脾胃功能差,秋冬季节更易得“胃寒”症。
2
养脾胃有六大要点
黄启辉表明,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若脾胃功能差,则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中医养生特别强调脾胃调护,秋冬季节是脾胃病容易发作的时期。应结合季节特点,中医认为养脾胃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胃脘部保暖。胃喜暖怕冷,喜润恶燥,秋冬天气寒冷,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平素戴个护肚能让胃部更加暖和。秋冬昼夜温差大,晚上用热水袋或温热贴敷贴脐部,具有温阳散寒作用。患有慢性胃炎者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病情。
二、注意饮食调养。胃病患者的秋冬季饮食应以温、淡、软、鲜为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在寒凉季节可适当做到进食热食为好。此外,饮食应清淡、细软、新鲜,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
三、适当食疗药疗。中医认为秋冬可进食温阳散寒之品,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病症患者。甘味食物及中药能滋补脾胃。比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小米、南瓜等食物,都具有很好的补益脾胃的作用,且可以提高免疫力。散寒之干姜、紫苏叶、生姜、胡椒是健胃暖胃之佳品,可以调理好胃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
四、注意调理情志。传统养生学认为,忧思伤脾,过分的忧思或思虑损伤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专家认为,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
五、运动调养。慢性胃病病人在秋冬季节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六、腹部按摩保健。 右手掌劳宫穴对准神阙穴,以神阙穴为中心,作顺时针方向由小圈逐渐大圈揉摩36次、左手手掌劳宫穴由大圈至小圈逆时针方向揉摩腹部36次,坚持3-6个月,能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对慢性胃肠炎有很好治疗作用。 ■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通讯员 王海芳
相关
链接
汤水粥水养脾胃
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副主任黄启辉向大家推荐了几款对养脾胃有帮助的汤水、粥水——
●胡椒猪肚汤
原料:胡椒20克,生姜3片,大枣6个,猪肚250克。
制作:切去猪肚脂肪,用食盐搓擦,用水洗净,去异味。红枣和生姜用水洗净,红枣去核;生姜去皮,切片。用适量水,猛火煲开,放入全部材料,待水再开,用中火煲3小时,以细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用:胡椒是健胃、暖胃之佳品。此汤水可以调理胃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具有健脾开胃、祛风散寒、温中止痛、强壮身体的作用。
●北芪党参猪肚汤
原料:猪肚半个,生姜4片,北芪15克,党参20克。
制作:用盐将猪肚搓擦,重复多次,洗净与北芪和党参放入煲内,加4碗水,煲3小时,即可饮用。
功用:此汤水能治胃气虚,具有健脾补虚的作用。
●参芪猴头菌炖鸡
原料:猴头菌100克,母鸡1只(约750克),黄芪、党参、大枣各10克,姜片、葱结、绍酒、清汤、淀粉各适量。
制作:将猴头菌洗净去蒂,发胀后将菌内残水挤压干净,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把母鸡去头脚,剁方块,放入炖盅内,加入姜片、葱结、绍酒、清汤,上放猴头菌片和浸软洗净的黄芪、党参、大枣,用文火慢慢炖,直至肉熟烂为止,调味即成。
功用:此汤水具有补气健脾养胃的作用。
●砂仁黄芪猪肚汤
原料:砂仁6克,黄芪20克,猪肚1个。
制作:将猪肚洗净,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
功用:具有益气健脾,消食开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可用于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
●黄芪党参鸡内金粥
原料:生黄芪15克,党参20克,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鸡内金粉10克,陈皮5克,糯米80克。
制作:将生黄芪等加水煮20分钟,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鸡内金粉即可。
功用:具有消食和胃的作用。用于脾虚湿滞食停所致的脘腹胀闷、食欲不振、体困便溏等。
●神曲陈皮粥
原料:神曲15克,陈皮10克,大米50克。
制作:将神曲、陈皮研为细末,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每日1剂,连续3-5天。
功用:可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消化不良,食积难消,恶心呕吐;胃脘疼痛,嗳腐吞酸;脘腹胀满,大便溏泻;肢软乏力等。
●党参薏仁莲子山药粥
原料:党参30克、薏苡仁30克、莲子30克、山药60克、大米50克。
制作:将以上原料一同煮成糊粥。
功用:具有补肺、健脾、养胃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内热、劳嗽干咳、大便泻泄,食欲减退等一切脾肺气虚的病症。(何泳 王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