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教你一手 >> 教你一手 >> 浏览文章
健康吃虾遵循五步骤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5月29日    关注度:     【字体:

鲜虾味美,很多人都爱吃,邀上三五伙伴,来锅油焖大虾,冰镇啤酒下肚,那才叫一个爽!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美食中不能自拔时,可曾想到美味也会伤人!小编为你破解吃虾三大疑问,同时支招健康吃虾五步走。

  疑问一:油焖大虾加啤酒,最佳夜宵拍档?

  很多人喜欢在吃虾时痛饮啤酒,专家提醒,吃虾别过量,最好别饮酒。

  正常成人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推荐为60~80克,每100克龙虾含蛋白质20克左右,因此,一天吃虾以不超过500克为宜。

  由于虾是一种高蛋白食物,在体内分解后会产生嘌呤类产物,最终在体内分解为尿酸,如果食入的虾过多,尿酸生成过多,超出人体的排泄能力就会导致体内尿酸过高,而饮酒会减少尿酸排出,两者共同作用,痛风患病率会增加。

  某些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如高蛋白过敏、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皮炎、过敏性腹泻等人群,以及患有皮肤病、感冒、发烧的患者,都应忌口食虾。

  疑问二:吃虾球不吐皮,顺便补补钙?

  炒虾球是惯有做法,由于虾球的虾皮往往比较软,因此有些人干脆虾肉虾皮一起吃掉,认为这样可以补钙。

  虾壳中的确含钙量很高,但吸收率并不理想。即使是较软的虾壳,也是人的牙齿没法彻底嚼烂的,其在胃里面被胃酸作用之后,能溶解出来的只是一小部分。除非将虾壳研磨成虾壳粉,再配合维生素D的摄入,才会有一定补钙效果。

  虾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若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如柿子、山楂、石榴、葡萄等同吃,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鞣酸和钙结合形成鞣酸钙后刺激胃肠,并容易在体内沉积下来,形成结石。

  疑问三:过早给宝宝吃虾,会致性早熟?

  宝宝的补钙菜单中,虾是必不可少的。但曾有传言,过早吃虾会导致孩子性早熟,引发妈妈们的担忧。无论是小龙虾还是基围虾,只要不是用激素养殖的,一般不会导致孩子性早熟。

  虾的营养丰富,孩子半岁后即可适量作为辅食给孩子食用,添加量可由少及多,让孩子的肠胃有个适应过程,食用的方式以软烂为主,可把虾煮熟剥好后制成虾泥,拌在粥、米粉或馒头小块中,便于宝宝消化吸收。

  健康吃虾五步走

  第一步:选购

  选虾时要仔细观察,虾的背部呈青黑色是新鲜的表现,一般以个体完整、甲壳不脱、尾节伸屈性强、体表洁净有干燥感的为佳。另外,要谨慎购买来历不明的冻品小龙虾或已处理好的虾尾,因为这些产品有可能不太新鲜。

  第二步:清洗

  回家后,将虾放入清水中浸泡1~2个小时后,取出逐一刷洗干净。

  第三步:整理

  剪去大半个头壳,并顺势用剪刀在裸露出来的头连背部的地方挑去黑色胃囊。用手拉住虾尾部的尾甲,抽出肠线;在背上竖剪一刀,以便入味。

  第四步:烹饪

  因为虾体内含有细菌,务必经高温烹至熟透。夏季天气炎热易上火,最好选用清蒸方式烹饪。

  第五步:吃虾

  吃虾时最好加姜加醋,可解腥增鲜,发热散寒,帮助消化,更有杀菌作用。虾做熟后不宜存放,最好一次吃完。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麦片不要高温久煮
下一篇文章:食材飞水的作用和方法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