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LOGO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教你一手 >> 养生之道 >> 浏览文章
蜂蜜代替蔗糖 健康新吃法
来源:食品科技网    更新时间:2010年11月23日    关注度:      【字体: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蔗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碳水化合物和甜味剂。但对人体而言,蔗糖食用过多则弊大利小。

  蔗糖俗称白糖、砂糖或红糖。蔗糖的原料主要是甘蔗(南方)和甜菜(北方)。它的生产工艺是将甘蔗或甜菜用机器压碎,收集糖汁,过滤后用石灰处理,除去杂质,再用二氧化硫漂白;将经过处理的糖汁煮沸,抽去沉底的杂质,刮去浮到面上的泡沫,然后熄火待糖浆结晶成为蔗糖。经过这些处理过程,甘蔗当中的有机酸,蛋白质,氮元素,生化酶和维生素都被破坏了。因此,蔗糖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它是双糖,由一个葡萄糖分子和一个果糖分子组成。进入人体胃肠道后需分解成为葡萄糖和果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摄入蔗糖过多与摄入高盐、高脂肪一样会导致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诱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又因蔗糖系酸性食品,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导致易患感冒、龋齿、多动症、脚气病、骨质疏松及眼科疾病等。所以,肥胖人群、中老年人应适当减少蔗糖的摄入,在调味时,可以以蜜代糖,既可满足口味,又可养生保健。

  蜂蜜也称蜂糖,是蜜蜂从植物的蜜腺采集来的花蜜,带回蜂巢经过蜜蜂配制,贮存在蜂巢里的一种具有甜味的粘稠液体。它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这两种单糖,而属于双糖的蔗糖含量仅在4%左右。单糖进入人体胃肠道后不需转化就被直接吸收,不会积累而造成脂肪堆积。而且蜂蜜中还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还含有一定数量的维生素B1、B2、B6及铁、钙、铜、锰、磷、钾等。蜂蜜中含有淀粉酶、脂肪酶、转化酶等,酶是帮助人体消化、吸收和一系列物质代谢及化学变化的促进物。蜂蜜的气味芳香可口,从营养和保健价值来看,它是纯天然、绿色、药食兼备的保健食品。

  以蜜为药或以蜜配药治疗多种疾病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蜂蜜之功有六: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润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补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常服蜂蜜,益处多多:

  保护胃肠

  患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病的中老年人宜常食蜂蜜。蜂蜜中的酶对胃酸有双向调节作用,可渐渐将胃酸调节至正常水平。

  用法:胃酸少者可在饭前直接食用蜂蜜,也可以根据患者的爱好用凉开水稀释后食用;胃酸多者则可将蜂蜜用温水稀释并在饭前1.5~2小时或饭后3小时(最好安排在早餐或午餐前后)饮用为佳。

  润肺止咳

  蜂蜜有消炎、祛痰、润肺、止咳的功效,雪梨蜜的止咳作用最好。

  用法:雪梨1个,切薄片拌蜂蜜吃,每日数次。

  降压通便

  蜂蜜中含钾量较高,钾离子可促进钠离子的排出,维持血液的电解质平衡,故常食蜂蜜有保护血管、降低血压、润肠通便的作用。

  用法:早上空腹喝1杯蜂蜜水,睡前再喝1杯。

  消除积食

  蜂蜜还有增强肠蠕动的作用,能显著缩短排便时间。

  用法:每天早晚空腹服蜂蜜25克。

  解酒护肝

  蜂蜜中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因此有利于快速醒酒,并解除饮酒后的头痛感。另外,蜂蜜对乙肝、脂肪肝、肝硬化等慢性肝病也有辅助疗效。

  用法:饮酒前吃50克蜂蜜或几块涂蜂蜜的饼干,酒后饮蜂蜜水。

  缓解疲劳

  蜂蜜可迅速补充大脑所需的能量,蜂蜜中的果糖、葡萄糖可以很快被身体吸收利用,改善血液的营养状况。

  用法:中午喝1杯蜂蜜水。

  镇静安眠

  蜂蜜中的葡萄糖、维生素、镁、磷、钙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神经紧张,促进睡眠。苹果蜜的镇静功能最为突出。

  用法:睡前半小时喝1匙蜂蜜。

  食用蜂蜜最普遍的方法是用水冲服。蜂蜜宜用40℃以下的温开水冲服,过热会使酶失去活性,维生素损失。此外,早餐时将蜂蜜抹在面包或者馒头上也是比较好的吃法,能完全保留蜂蜜的营养。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糖尿病 一型患者饮食须知
下一篇文章:冬日养生“食疗”先行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