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悖论:饮酒真的有助健康吗 喝点红酒就能长寿?问题恐怕并不这么简单。
营养学界基本公认,少吃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含量高的食品、不抽烟、多运动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有效手段。法国人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得不怎么样,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心脏疾病致死率却较低。这就是“法国悖论”。
1991年,美国一家电视台介绍了这一现象,并且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法国人喝葡萄酒多,葡萄酒可能有利于心血管健康。一时间,葡萄酒成为了“健康食品”,在美国的销售量上升了44%。
这个“法国悖论”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科学家们在不同地方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与不喝酒的人相比,酗酒的人群中得心血管疾病和死于心脏病的比例大大提高;但“适度饮酒”者中该比例却相对较低;不仅很多酒都支持类似结论,红葡萄酒的效果似乎更明显。于是,“适度饮酒有助健康”就被媒体和酒商炒了起来。
不过,这样的调查研究并不能用来证明结论。做这些调查只是为了确认这一现象是真实的并寻找合理的解释,而没有推荐大家“适量饮酒”!
这种研究叫做“流行病学调查”,它是为了发现某些现象之间具有相互关联,而不能证明一件事情是另一件事情的原因。我们可以用同样的“研究”方式得出许多荒唐的结论,比如从哈佛大学退学有助于在后来获得更高收入。再比如为了毕业好找工作,大学期间提高消费水平……
这两个例子的结论很荒唐,但是它的调查和数据可能是真实的。中途退学不是后来收入高的原因,而是中途退学的人中有一部分人因为有了更好的机会退学后来成为巨富,典型的如盖茨;同样,大学期间高消费也不是毕业容易找工作的原因,而是高消费的大学生往往有更好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
同样,“法国悖论”的产生,饮酒也不一定是原因。科学家们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提出了以下的可能解释:
一种是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一个人是否有喝酒尤其是喝葡萄酒的习惯,除了个人爱好之外,往往还会受到经济状况的影响。比如说,不喝酒的人群中,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贫穷而买不起酒。这一部分人的生活条件、医疗卫生保障可能都会比日常喝酒的人要差一些;另一种是喝不喝酒所伴随的生活方式。丹麦的一项大规模的调查发现,在超市中购买葡萄酒的人同时购买的蔬菜、水果、低脂食物等“健康饮食”较多。
当科学家们把这些“伴随因素”比如种族、收入、学历、婚姻状况等等纳入考虑,通过统计模型剔除了它们的影响,发现适量饮酒的“保健作用”显著程度降低了,但是依然存在。是还有未考虑到的伴随因素———比如爱喝酒的人是否伴随着不易患病的基因?或者适量饮酒的人是否在别的方面也有更好的自制能力?或者,适量的酒精或者酒中的其他成分(比如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剂等等),确实有传说中的“保健作用”?
在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考虑到过量饮酒密切相关的疾病,通过“适量饮酒”来“保护心血管”并不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即使是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剂之类的物质,也不如直接吃葡萄或者喝葡萄汁来得可靠而且实惠。
最后提一句,喝多少算是“适量饮用”呢?一般认为对非孕期成年女性来说,是每日不超过约350毫升啤酒、120毫升葡萄酒,或者45毫升烈性酒。成年男性则可以翻番。云无心(美国 食品工程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