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记者 封宁
5月5日,"立夏"节气悄然溜过,标志着炎炎夏日已经正式拉开序幕。进入夏季后,炎热天气会影响人们的休养生息,出现食欲不振、咽喉干燥、眼睛红赤疼痛等内热症状,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也会明显增多。因此,专家提醒大家要注意养生,尤其要学会养"心",从而好安然度夏。
●平和心态利于养"心"
夏天天气炎热,昼长夜短,气候干燥,根据中医的说法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因此,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刘永业说,夏季养生的一大关键就是养"心",但中医所说的"心"并非仅仅指"心脏",而是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很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因此心理养生不可忽视,保持平和心态和愉悦心情,有利于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缓新陈代谢、减轻燥热感。郁闷烦躁时,不妨听听舒缓音乐、看看优美画册,室内的窗帘和装饰也宜采用浅色系,以更好地保持心情愉悦。
刘永业指出,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心神的宁静。因此,夏季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同时适当的午睡以补充睡眠的不足,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午睡一般应在午餐后15~30分钟,由于坐着睡和趴着睡都不利于消除疲劳,因此午睡应以卧姿为宜。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以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为宜),临睡前也不宜饮用酒、咖啡、浓茶等。
此外,很多人夏季依然坚持锻炼身体,需要注意的是,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剧烈,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以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损伤心阴。
●适当喝粥有助防"燥"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由于夏季气候干燥、多风少雨,人体很容易出现咽喉干燥、眼睛红赤疼痛、鼻腔烘热、嘴唇干裂、大便干燥、小便黄赤、食欲不振、失眠乏力、心悸心烦等不适症状,老年人也容易出现气血淤滞的情况,因此夏季饮食调理尤为重要。
刘永业提醒说,夏季喝些粥能起到生津止渴、清热解暑、调养身体、补充人体水分的功效。像荷叶粥具有清热开胃、消暑生津、润肠的功效;桂圆粥有补心气、养心阴的功效;绿豆粥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利尿化湿的功效;百合粥有清肺热、顺血脉、润肺安神的功效;冬瓜粥有利水消肿、清热生津的功效;莲子粥具有补脾祛湿的功效,都比较适合夏季食用。
上火症状比较明显、通过食疗不能有效缓解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黄连上清丸、三黄片、牛黄上清丸或青果丸治疗,也可用生大黄5克泡水后当茶饮用,以起到清火的功效。人们如果早上感到咽喉、鼻腔发干,也不妨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置水盆来增加室内湿度。
●适当补充果蔬肉奶蛋鱼
夏季人们出汗较多、脾胃功能变差,因此夏季饮食应以低脂、低盐、清淡为主,多吃西红柿、青椒、西瓜、甜瓜、桃、李等富含维生素的时令水果和蔬菜。多吃豆制品、香菇和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体内流失的钾。同时,夏季也不能忽略优质蛋白的补充,瘦肉、鱼类、蛋、奶、豆类都应适当食用,但应减少羊肉、辣椒、鸡肉等辛辣温燥食物的摄入量。对于脾胃功能不好的宝宝,可以适量食用山楂糕、山楂片等具有健脾开胃功效的酸性食品,以刺激宝宝食欲。
由于天气日渐炎热,很多人会吃些冷饮来消暑,但中医认为"春夏养阳",过食冷饮会损伤体内阳气。河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孙晓娜提醒说,从冰箱中刚取出的水果和饮料温度很低,不宜立即食用,以免肠胃受低温刺激出现生理功能失调,引起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腹泻等不适症状。胃肠功能较弱的儿童和老年人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病史的人更应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