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LOGO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教你一手 >> 养生之道 >> 浏览文章
边吃粽子边喝茶消化好
来源:生命时报    更新时间:2008年06月10日    关注度:     【字体:

    端午来到,粽子飘香。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每当这时,家家户户都会忙着买粽子,包粽子。

    粽子清热解暑

    “粽子是主副食一起搭配制作的综合性食物,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国家级烹饪大师屈浩说,以中医饮食的养生观点来看,粽子具有清热解暑、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的功效。糯米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供给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糯米含的蛋白质较少,并且十分缺乏赖氨酸、色氨酸,还含有高质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纤维素和维生素E,但含量极少,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D和维生素A,胡萝卜素的含量也很少,钙含量较高但不易被人体吸收。因此,糯米与其他食物搭配食用,营养才更全面。

    棕叶也有营养

    中国烹饪大师岳更生说,包裹粽子的叶子,除了芦苇叶外,还有荷叶、假黄梨叶及竹叶。其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维生素A、C等多种营养。作为食品包装,粽叶具备无污染和使用的“一次性”。因此,被当今营养学家称之为“天然绿色食品”。“用这些天然的叶子包裹食品,特别是米类,叶的清香和营养也会随之进入食品中。”岳更生说,再加上和食品一起经过高温蒸煮后,这些营养和香味能更加充分地浸透到食物中,食用起来口感好,又清热消暑,还能比较综合、充分地吸收各种食品的营养成分。

    中国药膳协会单守庆提醒市民,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商家,为了让粽子看起来颜色漂亮鲜艳,将粽叶用一些化学药品浸泡,使其看起来特别光鲜、色泽青绿。“其实这就是市场中出现的‘返青粽叶’,大家应警惕。”在购买时应注意,天然粽叶经过蒸煮,颜色会发暗发黄,如果过于鲜绿,或煮后将锅里的水染成绿色,就要警惕了。在即将出台的粽子国家标准也拟明确规定,粽叶必须是纯植物的,不得人工添加任何东西。

    豆类做馅润肠通便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在一些传统红枣粽子、咸肉粽子、果仁粽子等基础上,又延伸出很多品种,比如八宝粽、鸡肉粽、蛋黄粽、莲蓉粽、红豆粽、绿豆粽、冬菇粽、虾米粽等。除了糯米和粽叶,粽子中的各种馅料,其营养价值也各不相同。花生含蛋白质,维生素B和维生素E,可补肾益脏;咸蛋黄营养价值相当高,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绿豆和红豆含高蛋白质、淀粉质、矿物质等,有助润肠通便。

    素棕煮、肉粽蒸

    素粽子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可先将主料糯米、各种配料(花生、红豆、绿豆、百果等)、粽叶、包扎绳(稻草、棉线)备好,然后清洗主配料后,将其一起浸泡在冷水盆中,待泡上10—12小时后,即可用粽叶将各种主、配料包在一起,包成自己喜爱的形状,用棉线或碱草扎好,放入锅中蒸煮1—2小时,直至熟煮为止。蒸煮过程中要加水以保持原有的水位。

    各种荤粽子的制作相对复杂,比如猪肉粽子,应先将肉切成条,用酱油、米酒、味精浸泡一夜,然后把浸泡过的糯米用浸过肉的酱汁加盐拌匀,浸透几分钟后,再用粽叶把肉包在糯米中,用包扎物绕紧扎好,放在锅中,蒸2小时,熄火焖1小时即可。

    边吃边喝水,助消化

    专家们还提醒,由于粽子多半是用糯米制作的,在食用中务必控制数量。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以帮助吞咽和消化。配一些蔬菜水果一起吃,更有营养。老人、儿童不宜多吃,且应细嚼慢咽。

    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红豆粽和甜粽子不适合多吃。有胃病的人吃粽子可选大米粽或五谷粽,吃时别蘸糖;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建议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过于油腻以及脂肪、蛋白过高的粽子,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胀气。肉粽及猪油豆沙粽含有较多脂肪,属油腻食品,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食用后,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因而每次食用不宜超过50克。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四种人不宜吃粽子
下一篇文章:吃原味葵花子减压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