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记者从济南市芙蓉街、杆石桥、民生大街、七里山、山师东路等地小吃街或农贸市场购买了米线、烤鱿鱼、面筋等多种小吃,送至食品快检单位进行检测,结果发现,4份麻辣烫汤底均含亚硝酸盐。而一些业内人士更是爆出猛料称:“街边卖麻辣串的商贩,为了降低成本,一锅汤会用好多天。为防止食客吃变质肉丸后拉肚子,很多商贩还在汤里加止泻药”。(据齐鲁网相关报道:揭济南街边小吃的真面目:一锅麻辣烫汤加上止泻药,用好多天)
街头小吃摊儿上卖的食品,其卫生情况无法充分保障,相信很多食客对此也是有所预料的。但汤底含有亚硝酸盐,甚至有人给汤里加止泻药,这恐怕还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如此让人恶心的小吃摊,何以还能够成为一道风景,在街头、小巷长期存在?
一些食客的需要,促使小商贩乘机占领市场。而小商贩对利益的无节操性追求,必然导致只重成本而忽略卫生的经营方式。比如很多商贩,其对自己所卖的食品,自己是从来也不吃的,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食品不卫生、不安全,而且为了防止食客吃出问题,他们还会提前给加上止泻药。这种逐利本性,是商贩经营的动力,也是其无视食品安全甚至无视法律规定的根本原因。
但商贩无良固然可恨,相关监管部门呢。为什么就无法及时发现并纠正一些商贩的违规甚至违法经 营行为?比如相关卫生、工商等部门,只需要加强监管和巡查,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食品抽检,然后对发现问题者坚决给予处罚,让一些违法商贩的违法成本大于违法收益。监管如果够“辣”,相信一些商贩就会收敛。
但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却是网友已经在网上发帖举报,相关街边小吃内幕都成公开的秘密了,最后媒体都介入调查了、报道了,我们的监管者却似乎毫不知情。难道非得等出了大事,甚至吃出了人命等,相关部门才重视吗?而举一反三,类似的街头小吃还有多少?其他地方和城市是否也有类似的“超标”“加泻药”等情况?
街头小吃安全绝对是小商贩们生产出来的,但监管者显然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主要责任方。特别是在小贩们有驱利冲动,会违反规定和法律的情况下,各地各级监管部门身上,明显责任重大。就此而言,街头麻辣烫被加止泻药,正好说明了,我们的监管实在是不够“麻辣”,相关监管者的工作方式、态度等还有待改进,而管理、处罚等力度,亦有待加强、加大!(齐鲁网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