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日报》报道,广东省政协委员吴明娒在今年省两会期间,建议借力民间组织构建食品安全防线。省食安办答复将支持食品安全社团组织发展,建立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制度,建立征询意见机制。
目前在诸多社会问题中,食品安全引发的关注程度当属最高的那么几个之一了。关注度高,是因为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但问题却很严重,应对又非常不给力。每个人都希望吃上放心米、放心菜、放心肉,过上放心的生活。
在讨论食品安全借力民间组织之前,我想首先应弄清楚,造成食品问题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才可对症下药。显然,这个问题各界早就达成了共识:相关部门监管不力。至于为什么监管不力,有机制原因,也有监管力量薄弱原因,当然不可否认,也有主观上的懈怠造成的不作为。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最关键还是要解决好政府自身的问题。
尽管现在大的趋势是很多公共事务政府应从中逐渐退出,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公共事务,政府都要交给社会组织负责。关于政府职能,古典经济学家有个经典的比喻,即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说,大部分事务,市场、社会都能够处理好,但有些事务,非要交由政府处理不可,比如国防、社会治安等。食品安全也应当属于此列。
正因如此,我担心的是,会不会由于借力社会组织,反而使得本该用于加强政府职能建设的一部分资源流向社会,从而影响政府在食品安全这个问题上做好守夜人角色呢?比如说,政府监管力量目前仍处于薄弱状态,往往几十号人就负责一个区,甚至一个市的食品监管工作。这方面的力量理应得到加强。但如果把钱拿去购买社会服务了,会不会使得这个应当加强的环节反而削弱了呢?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最紧要还是加强政府相关部门自身的建设,进一步增加权力,充实力量,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动员全社会力量,群防群治。
路径理顺了,社会组织便能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比如,与食品相关的行业协会,可在自我监管上有所作为。众所周知,行业有很多“内幕”、“潜规则”,政府部门并不一定清楚。但行业协会心知肚明,如果机制理顺了,把行业协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能够自曝家丑、壮士断腕,是非常有利于食品安全防线构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