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安动态 >> 浏览文章
绿色认证屡成虚假外衣 认证机构门槛低
来源:经济导报    更新时间:2013年08月12日    关注度:     【字体:

 

给自己的产品披上一层“绿色”外衣,在这个环保话题备受关注的时代,成为不少企业热衷的营销方式。

近日,由美国一家名为绿色生活(The Green Life)的NGO发起的2013年度漂绿榜调查显示,知名企业亚马逊[微博]、苹果等均有虚假环保宣传的行为,而榜单更是提示消费者,其面临的欺骗已不仅仅来自于企业,甚至绿色认证机构也成为背后的帮凶。

“目前国内从事绿色环保认证的机构数量、涉及行业多,虽然国家有大的指导意见和标准,但是落实到各个机构,其执行标准差异性却很大,从而导致认证活动出现混乱的现象,这点易被浑水摸鱼的企业利用。”11日,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付建军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此类事件一直影响着绿色产品的社会公信度,相关监管制度亟待健全。

“绿色”外衣提升身价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超市中价格高高在上的有机蔬菜等绿色农作物,渐渐走入普通市民家中。不过,看着贴上一个“绿色”标签就会价格翻番的商品,消费者心中还是有些疑惑。

“曾经买过一包,家里有人说好吃,也有说和普通小米口感一样。”9日,正在济南市环山路银座超市购物的李女士拿着一包“沁州黄”小米说。导报记者注意到,与普通小米不同,李女士手中的这袋小米虽然仅有400克,售价却接近20元,这样的价格,已经可以在市场购买3、4斤普通小米了。

令这袋小米身价高涨的,正是该款产品包装上的一个明显“绿色食品”标志,在标志下,还注有“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在“沁州黄”小米所处的专柜中,有机面粉、有机大豆等食品的包装上均有注明有机食品的标志,其注明的认证机构或来自上述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或来自北京、南京的地方认证机构。

“这些有机食品农药残留物很少,水质、土壤也会经过定期检测,整个生产环节将污染降到最低。”负责该专柜的销售人员刘春芝向导报记者表示,由于生产成本高,其价格均比同类产品高出一倍以上。不过,她也表示,由于现在顾客比较关注饮食健康,有机产品销售良好,其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当然,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食品市场,家装市场也是绿色环保标签泛滥之处。导报记者10日走访济南多个家装市场发现,不少商品均有绿色环保标志,也成为商家揽客的重要手段。

“我们的产品是经过十环认证的。”在一家名为双叶家具的门店,其销售人员王倩倩对导报记者说,“这个认证标准是行业最高的,所以在环保上顾客完全可以放心。”导报记者随后看到,除了十环认证,该品牌还有“III型环境标志”,相应的,该产品售价也颇高,与没有环保认证的同类产品比,其价位均高出千元以上。

在高端品牌云集的银座家居,导报记者发现,多数产品都能拿出各种各样的环保证明,其中有“联合国[微博]最佳人居环境绿色品牌”、“绿色环境标志”等多个名号,部分儿童产品甚至有来自国外的环保证明。在这些标志背后,品牌产品往往一套卧室组件(包括床、床头橱、衣柜等)的售价就高达数万元。

认证机构纷杂

虽然价格颇高,但“绿色”产品带来的安全保障,还是令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不过,采访中导报记者却发现,有些绿色认证的保障并不“靠谱”,认证机构市场鱼龙混杂,绿色行业的发展堪忧。

以有机蔬菜为例。导报记者在百度[微博]搜索绿色有机蔬菜标签发现,有不少网络卖家专门印制绿色有机食品标签,并且价格低廉,每张数十个标签不过几毛钱。一个自称张姓人士的卖家还表示,他不但可以印制绿色有机标志,甚至其他许可类标志也可以印制,价格相差无几。

“以前贴假冒标志的很多,但是现在卖场只认那么几种,其余的一律不予进场。”刘春芝对导报记者表示,“不过其他超市怎么管理的,我不太清楚。”

“目前山东省内具有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资格的机构只有我们一家,相关产品信息在山东农业信息网上都能查询到。”9日,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刘延生对导报记者表示,在经过国家整顿以后,如今造假情况已不多见。不过,他也表示,即便是经过整顿,目前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全国仍有23家,其中既有属于农业部的,也有属于其他部门的,还有独立运作的。

而这种认证机构较多的情况在家具市场更为严重。导报记者采访中发现,家具中的绿色标志来源于多家认证机构,其中既有发放“十环认证”的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也有名为“中国国际绿色环保管理委员会”、“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中国绿色环保循环发展中心”等的认证机构,甚至还有海外机构。

“现在市场最认的是‘十环认证’,因为它的标准很高,但是其他标志我们也不能不认,企业现在愿意用这个来做宣传,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进行管理。”一家家具卖场的策划部经理章则凯对导报记者坦言,他已经从事该行业十几年,但对一些环保认证机构的名称依然很陌生。

这显然很易于厂家蒙混过关。在新世界(6.10,0.00,0.00%)商城卖场的一家沙发销售商提供的认证中,导报记者就发现,其发证机构名为“中国绿色环保循环发展中心”,但无论是从百度搜索,还是从业内人士处打听,均无法找到这家机构。同样情况,还有多例。

监管亟待加强

企业热衷“绿色”包装的行为,已经引起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

山东省家具协会秘书长韩庆生对导报记者表示,绿色认证标志令相关产品很容易“作弊”。“并不是贴一个标签,就能保证你的产品是合格产品。”韩庆生表示,其实厂家每批货都要通过正规的检验,而且必须是近期的,只有这份检验报告才能证明厂家的货是否合格,是否达到环保标准。

“相比检验报告,绿色认证标志更像是附加品,就是证明你在达到合格线以后,还有更好的表现。”付建军表示,但由于一些问题,绿色认证标志反而令市场变得有些混乱,企业“钻空子”的情况时有发生。更有家具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大大小小有数以百计的环保认证机构,其注册资本只需300万元,门槛很低,许多机构为了“拉生意”,主动降门槛的行为非常多见。

导报记者以一位家具生产企业主身份暗访中,一家中介机构的负责人张立鹏就主动提出,缴费之后,能够保证企业拿到“十环认证”资格。如果第一次通不过,他们会继续想办法,直到拿到认证为止。

“无论是行业的监管还是机构自身的监管,都比较松懈。”付建军指出,目前虽然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认证机构的监管工作,但是不少机构都是部委的下属单位,所以在监管上难以落实具体责任;同时,一些发证机构在发证后,不再进行监管,使得企业忽视了后期的生产标准。“比如,有些认证明明过期了,但企业仍会继续使用。”

而导报记者8日也曾分别致电山东省工商局、质监局、环保厅询问谁来监管绿色认证机构事宜,但获得的均为否定答复。

付建军担忧,长此以往,整个绿色认证行业会出现恶性竞争,甚至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毕竟动辄数万元的认证费对机构来说还是很诱人的。”他说。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应该尽快健全监管机制,设立更高的准入门槛,加强行业监管。“建立认证机构和认证企业的连带责任关系。”付建军表示,一旦发现认证机构作假,应坚决取消其认证资格。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信阳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助力文明城市建设
下一篇文章:贵州锦屏县全力防范采食野生菌中毒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