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安动态 >> 浏览文章
浙江突现红茶热潮 急需避免混乱局面
来源:第一茶叶网    更新时间:2013年07月25日    关注度:     【字体:

    日前在杭州举行的2013中国茶业博览会暨拍卖交易会,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特优茶引人注目之外,“五牛早红茶”、“龙游红”、“龙泉红”等一大批闻所未闻的红茶新品高调亮相,让许多见惯绿茶的市民大开眼界,就是一些老茶客也十分好奇地品尝起这些红茶的味道。

这些红茶大都外形相似,口味相近,一些老茶客也难分伯仲,因其价格差异很大,有的每斤售价动辄上千元,有的每斤一二百元,多数人不知道该选择哪种性价比高。其实,笔者了解到,即使在茶叶专家眼里,当下我省突然涌现的红茶热潮也有些过快、过多,急需避免“小、散、乱”的混乱局面。

好红茶认地方

日前,浙江省供销社、省茶叶产业协会、省微茶楼文化发展协会联合举办了一次“浙茶杯”红茶评比活动。这次我省红茶产品最大规模的评比有来自全省各地的141只红茶样品参评,组委会专家组成评审组从茶叶感官和品牌文化两个角度对参评样品进行评审,经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按得分高低评比产生100只获奖产品。

从评比结果来看,获得金奖15只红茶产品中,11家都是来自浙中南部产茶企业,尤其丽水地区占据大多数。而从所有100只获奖产品,也以丽水、温州茶企为主。

“其实并不奇怪,这就是红茶的地域性。”参与这次红茶评比的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孙传成解释说,和西湖龙井绿茶就是集中在杭州周边一样,红茶的地域性更加明显。除了品牌、独特工艺之外,还与茶树品种密切相关。浙南地区红茶品质更胜一筹,是由红茶茶树品种决定的。

尽管红茶与绿茶都是采用茶叶制作而成,但是两者所采用的茶树品种有差异,省茶叶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刁学刚说,以现有市场判断标准来看,我省现有的小叶种茶树更加适合制作绿茶,中叶、大叶种茶树更适合红茶。而浙南地区气候比较适合中叶种茶树生长。

目前,红茶发展遍地开花,全省每个产茶区都有了红茶。这样的状况并不有利于红茶产业的健康成长。省茶叶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沈璇表示,发展红茶应选择具备地域优势的地方,同时注重选育和推广适宜生产红茶的茶树品种,形成优质特色的产区。

好功夫出好茶

红茶与绿茶都用茶叶制作而成,所以严格说起来,红茶与其说是茶的品种,还不如说是一种茶叶加工工艺。这也是红茶分类中,浙产红茶名为功夫红茶的含义所在。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因此红茶的生产比绿茶复杂,工艺要求高。

“经过短短几年发展,浙产红茶品质有了很大提高,说明潜力很大。”孙传成表示,但是如果放在国内市场上比较,我省红茶品质还有待提升。根据调查显示,有的汤色过暗,浑浊;有的香气不足,有的回味浓涩,约有一半的红茶在色、香、味、形等方面存在不足。

“大部分企业都是生产红茶不久,生产规模小,对优质红茶认识粗浅,标准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龚淑英说,目前浙产红茶生产品种单一,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加工工艺缺乏创新,还处于模仿其他品牌为主,红茶品质特征不明显。

“目前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利于红茶发展。”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关负责人陆德彪说,红茶对企业的生产规模、加工设备和工艺水平要求都比绿茶高,需要有实力的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通过品种筛选、工艺创新提升红茶品质。

不必一味高端

与上次浙江红茶以中低端红茶为主不同,这次恢复的浙产红茶大都是高档红茶,而且外观和口感与时下最为流行的“金骏眉”相似,每斤价格也高达千元以上。就在近日浙产红茶首拍会上,一些红茶还拍出了超过万元每斤的高价。但是,目前市场上能叫得出名的浙产红茶品牌不多,仅有为数不多几个高档品牌支撑,没能形成高、中、低均匀分布的形态。

作为传统的绿茶优势产区,需要从提高夏秋茶利用的角度出发,研发代表我省特色,适合消费者需求的红茶新产品。省茶叶产业协会秘书长胡迪钧建议,在现有茶树品种、加工技艺和生产条件情况下,茶叶企业更应该注重中低端红茶的开发。

事实上,我省一些坚持开发一些中低端茶的企业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磐安大伟茶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尤其今年政府缩减开支,市场团购业务减少的情况下,仍取得稳定的业绩。

杭州资深茶友,恒庐清茶馆创办人姚琼也认同胡秘书长的观点。“当前红茶都往高端走,跟风金骏眉,有市场炒作的迹象,未必是长久之计。”她认为,传统来看,市场普遍接受的红茶也大都是中低端的,即使赫赫有名的滇红、祁红也不例外,在高端绿茶价格都在理性回归的当下,红茶定位好市场显得尤其重要。

红茶盲目高端化还可能影响我省原本优势的绿茶产业。“一些原本没有发展过红茶,缺少经验的地方也发展红茶了,少数企业甚至把精力和资金倾向了发展红茶。”刁学刚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这与整个产业导向不一致,可能会冲击原本好的绿茶产业,使优势产品竞争力下降。

做好红茶产业,全省各地茶叶专家有了相对一致的意见,今后我省茶产业发展需要坚持以绿茶为主,根据因地制宜、市场导向、资源利用、效益优先的原则稳步、适度发展红茶产业,避免一哄而上。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年份白酒标准出台倒计时
下一篇文章:岷县漳县加强食药监管 目前食品药品基本安全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