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政策还有二十天生效,国家相关部门会出台什么配套政策,目前都是未知数。
塑料瓶饮料含重金属“锑”风波未定,被称作“白色污染”的发泡餐具又传重磅新闻。
近日,国家发改委表示,由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具相关标准以及有利于节能等特点,决定允许生产使用这种产品。相关决定将于2013年5月1日正式实行。
这意味着,被禁14年后,一次性发泡餐盒重现生机。
禁令之下企业“未停工”
业内专家指出,发泡餐具由于具有防水防油、刚性强、保温性好、适合中餐包装的特性,因而受到餐饮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具有很大的市场。
市场下游有需求,上游必然想方设法提供。记者发现,在14年禁令的背后,部分一次性发泡餐具生产企业并未“停工”,一直在灰色地带游走。
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一次性发泡餐具年销售量达到280亿只,2007年较2005年又增长了23%。到2010年底,发泡塑料餐具的市场占有率仍在76%以上。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现在国内仍有100多家企业在明里暗里继续生产着发泡餐具,每年大约有150亿只的销售量。
据了解,广东是发泡餐具生产企业全国数量最大的省份。目前全国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企业共计100余家,而广东就有40多家。
调查显示,目前仅在广东惠州、东莞等就有很多大型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生产企业,年产量在20亿只以上。
记者发现,在珠海新富华快餐用品有限公司网站产品展示栏中,有一次性饭盒系列、一次性汤碗系列、一次性水杯系列等的介绍。
“我们的产品是合格的。”珠海新富华快餐用品公司相关负责人谨慎地表示。
在谈到“禁令”出台后对企业的生产影响时,东莞深海塑胶制品厂销售部负责人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禁令出台后,由于管得很严,市场严重下滑,使很多靠发泡餐具生存的企业陷入困境。不过,一些已经投入巨资购买生产设备的企业为了维持生存,仍然生产发泡餐具。”
据透露,在一次性发泡餐具被禁的十几年里,该产品从未在市场上消失,只不过是转入地下生产与销售,更加隐蔽。这样的企业在广东不在少数,包括注册的公司和小作坊,至少数十家。
记者还获悉,仅2010年上半年,就有深圳灿辉、佛山鸿基、东莞茂盈等多家企业被央视曝光,随后,广东质监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专项执法行动。仅2010年上半年全省就检查企业33家,查获一次性塑料餐具饭盒1亿个。
记者以批发商的名义分别联系了东莞市茂盈降解塑料餐具有限公司、东莞市深海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等塑料生产企业,对方均表示并未违规生产。
解禁后加马生产
一次性发泡餐具之所以多年屡禁不止,关键的因素是成本和需求。
《中国企业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发泡餐具不到一毛钱,在广东、江浙一带市场上发泡餐盒的售价更为便宜。相反,聚丙烯餐具则至少需要0.5元,有的则需要一元左右。
在淘宝网上,就有“一次性发泡餐具”售卖。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每个餐盒的纯利润只有四五分钱甚至更低,但由于较大的市场需求,加上成本廉价,一家中等规模的发泡餐具厂每年纯利润可达数百万元。
谈到解禁后的生产计划,深圳鑫恒塑胶制品厂负责人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公司目前正在招兵买马,招聘生产工人,为解禁后的大量生产做准备。
而东莞市茂盈降解塑料餐具、东莞市深海塑胶制品等企业则表示,如果解禁后效益和市场前景可观,会考虑在一次性发泡餐具产品上加大投入。
虽然一纸禁令让部分生产企业跃跃欲试,但业内人士认为,解禁后的一次性发泡产业仍然有疑问。最主要的方面,一是安全性,二是回收处理。
“解禁不是不可以,但解禁之后怎么办?标准如何制度?回收如何处理?回收体系不完善,解禁会不会更加混乱?如果这些问题还没有弄清楚就硬要推它,是否操之过急?”董金狮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此外,发泡餐具相关的替代品都已生产出来,而且成为消费主流,现在再解禁走回头路,是否合适?”
“解禁政策还有二十天生效,国家相关部门会出台什么配套政策,目前都是未知数。”董金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