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渭南市东风街的华润万家,摆满了新鲜蔬菜的货架上方悬挂着一张绿色的农产品检测报告公告栏,上面详细标示了超市所售卖的不同种类蔬菜的农药污染检测情况以及合格情况。除了这里,糕点区、肉类区等食品区也悬挂着类似的检测报告,方便市民放心选购。
该超市总经理侯鹏介绍说,这些都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委员会改革之后的新要求,运用这些手段来保证所有食品来源、生产、流通的安全。“以前买吃的东西首先看价格,现在首先看生产日期”,一位正在挑选面包的女士这样表达改革带来的变化。
据悉,渭南自2011年11月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基本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由“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体制向“品种监管为主、分段监管为辅”体制的转变。食品安全的政府责任领导和监管部门由多个变为一个,监管模式从多头监管转变为一支队伍综合监管,有效化解了“七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十多个部门管不了一桌菜”的现象,责任链条更加明晰,食品安全监管推诿、扯皮情况基本消除,实现了监管工作的高效统一。
改革后,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建了96个基层监管所,加强了乡镇一级的监管力量。原来由市、县两级承担的8项行政许可事项和13项行政执法职能,全部下放到县级,并由基层监管所具体执行,责任得到落实。在农村全面推行“一专三员”(一专指乡镇基层所监督员,三员指乡镇政府食品安全协管员、村级联络员和组级信息员)工作机制,筑好了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为消除基层各类食品安全隐患提供了保障。
针对食品加工小作坊、小摊贩、超市现做现卖等难点问题,渭南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的工作意见》、《农村家庭自办宴席及小饭桌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规定,推行索证索票制和责任承诺制,强化责任意识,推行可追溯管理,使这些难点问题逐步进入规范管理轨道。
从农田到餐桌的“三级四网”(三级指市、县、镇三个级别,四网指市、县、镇和企业四个网络)检验检测体系初步形成。公安机关食品安全侦查执法机构的增设,进一步创新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解决了罚过放行、以罚代刑问题,食品安全违法犯罪频发的势头得到有效扭转。
除外,企业主体责任也得以落实。在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实行驻企监督员和质量受权人制度,在流通企业开展“评星达标”和“升级晋档”活动。建立健全食品企业“黑名单”和“红名单”制度,对质量安全实行动态管理,把食品安全和企业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得到落实,行业诚信自律机制初步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新的体制运行一年多来,渭南市实现了对食品药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无缝监管,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国务院食安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委的充分肯定。渭南市也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试点市”,去年全国各地到渭南考察取经多达8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