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禁之后,由谁来保证发泡餐具无毒害,是大多数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解禁发泡餐具,引来众说纷纭。3月20日,发改委在其网站公布《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条目调整的说明》,明列发泡餐具“松绑”依据。同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联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单位联席召开通气会,各方专家借此详解“解禁令”。
大量专家与调研数据的支撑下,消费者得到的信息很清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毒害说”缺乏科学依据。
但十余年来,“有毒说”潜移默化深入人心,似乎很难因专家与数据出现而骤然消弭于无形。
有毒无毒,谁来证明?广州街头,一名快餐食客拎着由发泡餐具盛装的叉烧饭,一脸困惑。其实,对于专业知识有限的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而开禁之后,由谁来保证发泡餐具无毒害?则是新快报记者就“解禁令”连日走访中听到的最强质疑。
●食客:用到的餐具“无毒”就是福气了
有人将“解禁令”比作发泡餐具重出江湖的指令。但记者在广州街头寻访发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其实从未离开。
“以前是禁止用的吗?我在龙口西路吃了8年午饭,用的都是这种餐盒。”3月26日中午,小林拎着快餐从龙口西路一间食肆内走出,得知手中的餐盒曾被禁用,他一脸惊诧。小林在岗顶电脑城上班,从2004年至今,除节假日能在家炮制一顿午餐外,其余时间都在这条餐馆林立的街道上对付午饭。“媒体说过,这玩意可能有毒,但我没得选,你看,到处都是一样。”他指向身侧一家小面馆的前台,台上摆满待送的发泡餐盒,有些盒内已渗出热腾腾的红油与汤料。得知记者采访意图,同是快餐食客的谢小姐很愿意就此表达观点,她拉过一张塑料凳,招呼记者“坐下谈”。
“有毒无毒,谁来证明?早些年说有毒、有害,禁了。现在又说没有致癌物、能用,我该信谁?”谢小姐说,解禁令开启后,她一直在关注事件进程。“因为我一直在用,所以很想听到权威的声音。与自己的健康相关,怎么能不关心?”她说,受限于经济条件,像她一样的打工族避不开使用发泡餐具,他们只能被动期待,希望监管部门截堵“毒害”餐具,“我不关心数据和专家,甚至对解禁、开禁本身没有兴趣,这件事里,我最在意的东西是——到底谁来监管,谁保证进入餐厅的都是合格餐具?”
谢小姐的问题极具代表性。在记者随机采访的23位消费者中,如何保证“到手”餐盒无毒害,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我一直不肯用发泡餐具打包,但酒店的收费餐盒就一定放心吗?我持保留态度。”汪先生是私营业主,避免去卫生条件差的摊档吃饭,是他与家人信奉多年的进食准则。但在高档酒店消费后打包剩余饭菜所用的透明塑料餐盒,其安全性也一直令他头痛,“打包热菜时能闻到塑料味,这是否正常?”
汪先生也试过自己带餐具出去吃饭,但很多时候条件不允许。“比如突然有客户到访,临时决定出去吃饭,哪能为拿个饭盒专门回家一趟?”他说,政策层面的事情普通市民无法左右,“如果监管部门能实实在在去做事,把劣质的饭盒清理出市场,才是消费者的福气。”
●餐厅:禁也在用,解禁当然继续用
叶生来自重庆,在广州天河北路从事餐饮业已有五个年头。“我做过面食,现在做快餐,顾客几乎都是这一圈上班的白领,他们并不介意用发泡餐盒。”他憨笑着说,若非记者告诉他有关发泡饭盒的新闻,自己根本不知道被禁与解禁之事。“没人告诉我不能用,才十几元的盒饭,不可能加收一元配个好饭盒,吃饭的人也一定不答应啊。”他边说边麻利地打包,将一摞摞白色的餐盒和小纸条放在自行车里,等外卖员工照单送达。
海珠区、天河区、越秀区、黄埔区……新快报记者的走访地点遍布广州各区,所见大同小异,消费低的快餐店和面食馆、小餐厅几乎无一例外地使用着发泡餐盒,其实解禁与否,对其并无任何影响。“啥影响?可能更放心用,不担心有人查吧。”在东圃镇一家米粉店里,胖胖的老板斜叼着烟,一脸懵懂。
禁也在用,解禁当然继续用。小餐厅对发泡餐盒使用将一如既往。那些曾谨遵“禁令”的高档餐厅,是否会因发泡餐具的开禁而改变打包用具?
“绝对不会。消费者不在乎一元钱,他们要的是安全、健康。”黄埔大道员村附近的一家规模酒店里,楼层部长笑容可掬,回答却很坚定。她说,自己在天河区三家大型酒店工作过,见到的打包餐盒全是透明PP塑料餐盒,也从未碰到过顾客因收费问题与酒店产生纠纷。“服务对象有别,来这里消费的群体,环保意识或许强一些,经济条件也好一点。”
百米之隔,另一家大酒店的负责人也以不容置疑的态度告诉记者,发泡餐盒开禁,丝毫不会影响自家酒店的打包习惯。“发泡餐具确实便宜,我们可以不收费打包,但顾客未必答应。除非开禁后有很权威的声音说发泡(餐具)的不会污染环境,影响健康,并且有行业准入和回收制度,我们才可以考虑更换。”
相关链接
何为发泡餐具?
发泡餐盒主要材质为聚苯乙烯,具有质轻、保温、耐油、抗水和价格低廉等特点,高温环境中易融化。发泡餐盒在一次性餐盒市场的占有率高达70%。
1986年,发泡餐盒在中国铁路开始使用。1995年左右,全国的铁路沿线两侧,树上挂的是塑料袋,铁轨两侧是发泡餐盒,此景被称为“白色长城”。
1999年1月,原国家经贸委颁布实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要求在2000年底以前在全国范围内淘汰因严重污染环境而被列为“落后产品”的发泡餐具。
识别有毒餐具
无法回避发泡餐盒的我们,该如何自保?这几招绝活,也许能帮你远离伪劣餐盒。
1闻起来气味刺鼻。
2轻轻一撕就会破。
3被折后会出现白色的蜡印。
4入水后迅速下沉。
5遇热易变形,出现漏汤漏油现象。
■新快报记者潘芝珍 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