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刚过一半,学生每天喝的“学生奶”悄然上调了价格,每盒幅度是0.15元,这距上次调价仅5个月。国家规定的“保本微利、低于市场价”的学生奶几乎每学期都要调价引来了争议,是不是政策执行“变了味”?学生奶接连调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学生奶连调价格引争议
临近春节,商场里各种奶制品做起了各种促销活动,买送、降价等优惠活动频频进行。而一向以高品质著称的学生奶却在悄然提价,涨幅超过10%。湖北省学生饮用奶厅际协调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提价之后,一盒200毫升的学生奶差不多2.1元到2.2元不等。
而当前同等规格的市场奶200毫升是2.1元不到,这意味着学生奶违背了“保本微利、低于市场价”的原则。就在5个月前,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的时候,学生奶也上调了一次价格,上调幅度为0.1元。
连续涨价引来了多方争议。一些代理配送公司的经营者认为,一学期涨一次价,不仅影响他们的利润,关键是对家长的影响比较大。荆门市为学校园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正清表示:“连续涨价对学生奶计划的推广有影响。”武汉市武昌区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每学期都调价肯定影响征订了,家庭困难的会就可能退订了。
据介绍,目前湖北的学生奶征订数量每天在260万份左右,占全国近七分之一,其中国家补贴免费的有近百万份,其余是自主征订,也就是学生家长自己付钱。
湖北恩施是免费学生奶地区,其实就是每个学生每天补贴3元,包括食品和学生奶。一位承担营养餐计划的配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牛奶涨了,那就是食品的钱缩水,总共3元钱,影响不言自明。”
据了解,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始于1999年,旨在政府统一部署下,由奶业企业生产“营养、安全、方便、价廉”的牛奶,直接进入学校,专供学生饮用。12年来,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已基本上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湖北省各县市也基本全覆盖。
“成本说”,还是“扩利说”?
据了解,学生奶涨价实际上并非湖北一地,其他省份也都出现涨价,而且基本上都是连续上调价格。行业内人士分析,总体原因是整个奶业价格上涨的带动效应,成本持续上升所致,几大奶企纷纷一致上调价格。
在湖北,蒙牛、伊利、维维、光明等几个品牌目前占据着学生奶市场主要份额。记者走访这些品牌时,各家企业众口一词,均声称学生奶的经营一直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其中,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是导致生产经营成本快速上升上主要原因。
这种“成本说”却受到业内人士的质疑。湖北省农垦局负责人表示,国家对进入学生奶计划的奶企有非常高的门槛,全国仅有几十个奶企有资质。而随着学生奶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就出现了个“供不应求”的局面,奶企涨价基本上“说涨就涨”,其他各方没有任何“议价权”。
这位负责人以湖北为例,包括外地奶企全省仅有五、六家奶企做学生奶,面对的市场却是260万份。“学生奶却是利润非常低,接连调价可能是在扩大利润。”
配送商自发组织的湖北学生饮用奶促进协会认为,实际上成本上升压力确实很大,同时扩大利润也不是没有可能,最接近真相的是“成本”和“扩利”都存在。
一些家长在网络上也对学生奶涨价提出的质疑,他们对于奶企成本上涨的解释,并不买账。“如果成本涨了,那是怎么核算出来的,没人来给答案。”
惠民工程执行还需不打折不留漏
据了解,学生奶的价格目前仍然以市场自行调节为主,国家只要求不能高于同样奶品的市场价,而目前记者在市场上了解到,调价后的学生奶价格已经高于或者持平于同种规格的奶品价格。
行业内人士及主管部门担心,价格上调会影响来之不易的学生奶推广局面。湖北省学生饮用奶厅际协调小组办公室介绍,如果每学期都提价,城市的家长还好说,农村的家长对学生奶价格更为敏感,他们有可能放弃征订了。
湖北省学生饮用奶厅际协调小组有关负责人说,“学生奶”是“政策奶”,国家有税收政策支持,目的就是让学生喝到价廉质优的牛奶。但是价格管理也面临尴尬:根据湖北的规定,奶企提价不需要物价部门审核,经销商面向家长提价则按规定要审核,多年来这个执行较为模糊,一定程度造成全省学生奶价格不统一的问题。此外,奶企频频上调价格,不利于国家学生奶计划的推广。
目前,全国学生奶也没有统一的价格,大的原则是不高于市场价。上述负责人表示,这一原则在执行中面临技术难题和监管困难。“要测算出与同等奶品的价格比较很难,所以坚持这一原则也比较困难,一些经销商就可能卖给家长高于市场价的学生奶。”
专家认为,“学生奶”这一市场必须规范管理,严格监管,防止因垄断企业借此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