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市菜篮子集团。
市农业局组织的工作组专程来到这里,和菜篮子集团研讨“豆芽准入机制”。
从去年12月28日以来,本报连续刊发《一根豆芽的尴尬“问诊路”》、《“无根”豆芽,亟待寻“根”》等报道,曝光我市豆芽行业行业失管、生产失范、产品缺标的乱象,又一次引发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在市委市政府明确农业部门对豆芽的监管职责后,市农业局立即行动,对全市豆芽行业进行调查摸底,赴各地进行考察调研,并在全省率先出台“史上最严”豆芽生产新规——豆芽生产禁止添加任何农药、化学添加剂,包括无根激素等在农业和食品范畴内还具有一定争议的药品。与此同时,市农业部门积极与各县(市、区)农业部门、菜篮子集团等协调、研讨,着手制订市场准入机制和生产规范、管理办法。
从最初媒体曝出的豆芽“没人管”,到明确职责后的“迅速行动”,再到现在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百姓的心里,随着相关报道的跟进,从失望,到希望,到现在对即将上市的“原生态”豆芽的期待,一波三折。
百姓的欣喜,来自于部门的积极行动。市农业局对“小豆芽”的“大动作”,再一次证明了,只要部门肯管、敢管、会管、严管,是可以为百姓营造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的。
小小的豆芽,引发了市民在网上对食品安全的种种讨论、反思和期待。
网友“小小草”说:“‘没人管’的小豆芽,不再‘流浪’,不得不对温州赞一个,让我们看到了温州敢于先人一步严管食品安全的魄力。”
网友“走走看看”说:“不仅是豆芽,还有泡过药水的芋头,撒了保鲜粉的竹笋,吃了避孕药的河蟹……该吃什么,什么能吃,我们唯一的指望,就是部门能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说法。”
网友“木鱼敲敲”说:“现在得高血压、甲状腺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关,但肯定也和吃多了各种添加剂的食品有关。不能放心吃,对我们这些‘吃货’来说是最大的悲哀啊!”
网友“打包子的肉”说:“看到豆芽不能吃的新闻时,我刚刚吃了一盘豆芽。看到奶里有三聚氰胺的时候,我刚刚喝了一整杯。妈妈咪啊!食品监管能不能超前一点?”
两会召开之际,也有很多网友在网上“晒”出自己对食品安全的梦想和期待。
网友“非典型温州打工仔”说:“为什么每次食品问题都是媒体报出来了,部门才去管?期待部门在新年里主动点,不要鞭炮点到屁股上了,才去动。”
网友“坏坏的猫”说:“食品的监管职责不清,尤其是一些传统食品的监管责任不清,是部门面对食品问题时踢皮球的原因。食品监管的这篇作文,还是限定字数比较好,不然自由发挥的结果是难有发挥。”
网友“寂寞的花骨朵”说:“农产品、海产品入市的门槛太低,检测能力也跟不上。赶快提升吧!”
代表委员们对食品安全监管也有话说。
人大代表诸爱珍说:“食品安全,是每个人每天都要接触的,并不因为你的身份、地位、财富不同而有区别。食品不安全,危害的是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更加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要天天管。运动式的监管方式难有长久成效。对部门而言,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不能怕。现在有些部门,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逃避、掩盖。其实对老百姓而言,部门面对问题,敢于一查到底,老百姓才更加拥护。现在的食品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日常监管体系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食品领域比如农贸市场对商品的日常检测制度、方法,都还亟待科学化和提升。”
政协委员李轶玺说:“政府对食品安全一直高度重视,颁布‘食安法’等各项法律法规,成立‘食安委’,但收效和老百姓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要较好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健全行业自我约束机制,从业者要有公德心、责任心、事业心;其次是部门监管要更加科学、独立、从严;第三,媒体报道要公正、客观、全面。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无小事,监管要严点再严点,让老百姓吃得放心,才是最大的民生。”
梦想父母的牵挂里没有担忧
温州市艾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余蓉蓉
作为80后创业一代,平日里为事业忙碌,甚少回家吃饭。于是乎,在外大快朵颐的时候,总会引来父母的念叨。他们关心的不是那些开销,而是你吃得健不健康。
这几天微博上的一条新闻《中国人抢空荷兰奶粉荷兰媒体:中国人请回中国去》引发无数网友的热议,除了些许愤慨,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我热爱我的祖国,但我也希望她给我们及家人足够的安全感。希望有一天,我们不再谈“食”色变;希望有一天,餐桌上的“毒品”不再让我们恐惧、愤怒、无奈;希望有一天,食品安全响彻每个企业的良心,响彻有关部门的责任感!
梦想天下的孩子健康成长
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医生黄伟平
我的孩子就快满4周岁了,我们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他能永远健康快乐。但是,关于有毒食品的报道却常常见诸报端。这让我很担心。作为一名医生,我明白人的健康保证首先来自于吃。如果一日三餐都让人如此担心,就遑论健康成长了。
现在我买菜总是小心翼翼,比如豆芽,我小时候最爱吃的食品,我也知道它营养丰富,但不买已经很多年。想吃却不敢买,这其实是很痛苦的事。当然,我们也看到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这是给百姓的希望。我对政府有信心,不会让我们的梦想落空。
梦想健康和美味共舞舌尖
新闻工作者黄小希
2012年最火的纪录片莫过于《舌尖上的中国》,它把中国各地具有标志性的美食用巧妙的剪辑方式串在一起。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这几年的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一一跳上中国老百姓的餐桌,不禁让人对美食望而却步。
作为标准吃货,我常在温州的大街小巷寻找美食,但却总是被父母念叨:外头的饮食对身体不好。我明白父母的用心,但由于工作的关系,还是经常选择较方便的“外食”方式。有时候想,如果健康和舌头能够兼顾,那就真完美了。这样的希望能实现吗?(记者刘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