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安动态 >> 浏览文章
贵阳查处一瘦肉加工点 六千斤漂白劣质肉堆库房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年12月02日    关注度:     【字体:

 “海马冲有一家专做肉加工的门面,经常散发出一股让人难以忍受的臭味,我怀疑他们加工的肉有问题。”昨天,商报百姓新闻网接到家住(贵州省贵阳市)海马冲附近的一市民的举报电话。

    住户:这家门面经常大门紧闭

    昨天上午10点左右,记者与(贵阳市)云岩区工商局头桥工商分局执法人员赶到该市民举报的门面,只见该门面卷闸门紧关着,附近一住户告诉记者,该门面不是用来开门做生意的,每天除了运送肉的时候开门外,平时很少开门,而且送完肉就立即关门,具体是做什么就不知道了,“平时路过的时候,都能闻到一股恶臭味,像肉坏掉了一样难闻。”

    老板:全是刚到的新鲜肉

    正向附近居民了解情况时,记者看到一辆面包车和一辆小三轮车开过来停在离该门面几米的地方,接着车上下来两个人,将车后门打开,只见里面全是一袋袋装好的肉,面包车内外全都脏兮兮的,污迹斑斑,接着之前一直关着的门面打开一半,出来了10多个工人,将车上的肉用推车抬进去。

    记者跟随工商执法人员进入该门面看到,湿漉漉的地面上一边堆放着用塑料袋装好的已绞碎的肉,另一边放着20多只筐,里面全都是一筐筐待绞的肉块。屋中间有一台碎肉的机器,上面堆着切好的肉,还有一些肉散落到地上,旁边还堆放着几袋刚从车上搬进来的冷冻肉,看起来不新鲜,有些袋子里的肉还发出一股腥臭味。

    “我们这里的肉全都是刚到的新鲜猪肉,没有任何问题,而且手续齐全。”面对工商执法人员询问,该店老板史某某之前一直说“老板没在”,之后才承认自己就是老板,并一直坚称自己的肉没有问题,而且营业执照等手续都是齐全的,并一一拿出来给工商执法人员看。

    史某某称,他开的是一个瘦肉加工点,将猪肉在菜场进行分割后,再运到这里加工处理,然后送往一食品厂,并一再保证自己的肉没有任何问题。

    库房内恶臭难闻老板:这是血腥味

    为了证明自己的肉不存在任何问题,史某某说,他在英烈路还有一个冷冻库,可以带工作人员去看看。

    在史某某带领下,工商执法人员在英烈路附近的一栋民房前看到三四个门面,史某某打开其中的一间,里面的架子上放着一些冷冻肉,一走到门口,就闻到一股恶臭味,几个过路的人路过时都捂着鼻子。

    “这是血腥的味道,是正常的,不是臭味。”史某某一再强调道。

    当工商执法人员要求史某某将旁边的几个门面也打开看看时,史某某称他只有一间门面,其他几个都不是他的,也不清楚是做什么的,并称没有钥匙。

    工商执法人员用手推门时,发现另一个冷库房的门并没有上锁,推开门后,发现里面货架上放的全都是猪肉,刺鼻的味道让人不敢靠近,地面上全是血迹,而且冷库的制冷开关也没有打开,史某某见状立即将开关打后便不再争辩。

    四张“合格证”该有的信息全没有

    “从直观上看,这些肉肯定不是新鲜的,鲜肉的颜色和手按在上面的弹性不同,能确定这些是陈肉。”云岩区动物卫生监督检疫所动物检疫员刘红赶到现场,对其中一个冷冻库的猪肉进行检查后说。

    随后刘红指出史某某拿出的四张盖着“黔筑嘉旺公司定点屠宰场”字样章的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只有企业名称、日期,生产单位、企业等级等都是空白的没有填,“这只是一个企业的肉品质检合格证明,而且上面该有的信息不齐全。”

    据刘红介绍,史某某并没有相关的检疫证明,相关手续也不齐全。至于是不是问题猪肉?是从哪里来的?需乌当区动物卫生监督检疫所与屠宰场联系后,才能确定猪肉的来源。

    库房堆放的6000斤肉全是劣质品

    昨天下午,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嘉旺屠宰厂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查看这些“问题猪肉”后,称这些肉不是该厂处理的。

    乌当区商务局执法大队、动物检疫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对这些猪肉进行查看后,确定史某某库房里存放的猪肉,有6000斤是劣质产品,是将劣质的猪肉进行化学漂白后再送到市场上销售,并且史某某手上拿的“动物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是其从其他摊贩手中借来的。

    目前,这些“问题猪肉”已经交由乌当区畜牧局进行无公害处理,对于猪肉的来源,警方已立案展开调查。(来源:金黔在线-贵州商报 记者:曾瑶 赵婷丽)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新京报:起草国标无“猫腻” 为何不能坦荡示人
下一篇文章:登海种业再陷质量门漩涡澄清公告避重就轻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