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正在检验鱼香肉丝。摄影张帆
食品安全事件接连撞击人们神经,前日读者赵女士给本报热线报料:在自家楼下饭店里买回的鱼香肉丝,不仅主料明显增多,而且感觉口味不对,高度怀疑不是真正的肉丝。“曾经在杂志上看过日本有人出书自曝"自制肉",联想到文中描述的细节,我几乎要崩溃了。”昨日,记者来到赵女士家楼下的饭店,买走了一盘鱼香肉丝,随即又在另外两家饭店购买了同一道菜,之后赶到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请食品专家实验分析。结果显示,记者在三家饭店购买的鱼香肉丝,虽然都是真的禽畜肉,但却很难分清具体是哪种肉。“油的问题之外,普遍存在冒名顶替、以次充好和乱用添加剂等现象。”食品学院教授农绍庄介绍说。
买的鱼香肉丝口感不对
赵女士介绍,在楼下那家饭店已经吃4年多了,和店主很熟悉。“那天买回来的鱼香肉丝,怎么吃感觉都不对。第二天早晨一看餐盒里剩的,凝成了一团,用筷子一夹很容易折断,于是心中生疑给报社打了求助电话。”
在这家饭店,记者点了一盘鱼香肉丝,要价18元。随后,记者又来到另一家饭店,同样点了一盘鱼香肉丝,花费了22元。接着在第三家饭店,记者再次点了一盘鱼香肉丝,价位是28元。随即,记者来到大连烹饪职业中专,该校教师申永奇仔细鉴别了三家饭店的鱼香肉丝,肯定地表示,全都存在不足量的问题。“按照行业标准规定,一盘鱼香肉丝主料要200克猪里脊肉,辅料水发木耳15克,葱白25克,泡红辣椒20克。”可这三盘菜普遍存在主料用量不足的现象,五花八门的辅料占了很大比重。“猪里脊肉市场价一斤在20元左右,如果足量炒制菜品,一斤肉也就能出两盘多一点。一些商家难免会动歪心思,减量供应之外,还有其他手段。”
化验结果至少有两个猫腻
记者随后来到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农绍庄观形、手捏、口尝之后,又把这三盘鱼香肉丝分别用专业仪器进行化验分析。
“这几盘菜化验结果显示,蛋白质含量超过60%,脂肪含量超过20%,可以肯定主料用的是真肉。但这并不代表赵女士的担忧没有道理,其中至少藏着两个猫腻。”农绍庄介绍,其中22元一盘的从口感上很明确能判断出,主料使用的不是猪里脊肉,可能是鸡肉或其他肉类。“如此冒名顶替,以价格相对便宜的鸡肉冒充猪里脊肉,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获利。此外的危害还有,为了掩盖真相,还会使用各种添加剂,人为搭配出猪里脊肉的口感。”
另一个猫腻是,从另外两盘18元和28元的鱼香肉丝中,发现了肉类腌渍盐的成分。“店家之所以使用这种添加剂,一是保证肉类水分不流失,最大程度上保鲜;二是使用这种添加剂后,肉的结构组织变得蓬松,口感非常嫩,而且还非常出数。往往100克的猪里脊肉,使用这种添加剂后,菜量感官上可以达到200克的效果。”而赵女士所担心的“人造肉”,属于大豆组织蛋白生产的植物肉,价格不便宜,商家不可能用它做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