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安动态 >> 浏览文章
重庆市长:标本兼治“三管齐下”抓好食品安全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年09月15日    关注度:     【字体: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9月14日举行的重庆市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总结暨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市长黄奇帆指出,抓好食品安全,既要严厉打击问题食品及其生产企业,又要建立规范的日常食品监管体系,也要从体制机制入手出台治本的政策措施,标本兼治,“三管齐下”抓好食品安全工作。

  为期3个月的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整治行动成效显著

今年5月以来,重庆市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薄熙来书记的重要指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整治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3万余人次,摸底排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6.9万余户次,排查检查药品生产销售单位1万余户次,检查频次达到平均每户1.5次。并且综合整治期间,重庆市在全国率先适用《刑法修正案(八)》,司法刑事打击处理人数为全国之最,全市公安部门累计破获食品药品犯罪案件903起,捣毁重大制假售假窝点106个,抓获各类涉案人员843人。近期对九龙坡区3000名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电话调查,对“全市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整治行动”给予“非常好”评价的占90.6%,效果总体满意率达92.8%。

  食品安全事故与四个方面有关,原因是多方面的

  黄奇帆说,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事故,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四个方面有关:一是食品生产中非法使用添加剂或者滥用添加剂,这成为当前全国最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二是因农业土壤环境和水产环境受到污染,使农产品和水产品带上有毒有害物质;三是滥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得农产品安全质量无法保证;四是一些未经认证而推广的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给食品安全也带来潜在威胁。食品安全问题的多发,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们食品产业链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食品企业普遍小、散、乱;二是食品安全的标准体系不健全;三是食品企业主体安全责任不落实;四是政府监管没有完全到位;五是食品违法处罚力度不够大。

  “三管齐下”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黄奇帆说,近段时间以来,市政府一直在研究食品安全的保障问题,市政府常务会也进行了专题研究。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必须“三管齐下”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

  首先,要严厉打击问题食品及其生产企业,一旦发现问题食品,务必全面出击,不留死角;综合治理,从严执法,从快从重打击。

  其次,要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一是要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二是要建立食品安全的科技支撑体系;三是要健全食品安全的检测体系;四是要规范食品安全的认证体系;五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的预警体系;六是要强化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七是要形成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体系,包括重视和发挥舆论、媒体的作用。

  第三,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进,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近市政府出台了三个文件,一个是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改变过去“九龙治水”的格局;一个是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还有一个是财税政策支持降低食品产业税费成本。这三个文件是解决食品安全的“组合拳”,通过对食品的生产组织、成本控制、监管方式的改进,从根本上治理食品安全问题。

  从生产力体系着手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一是降低食品从地头到餐桌的各种税费;二是转变生产方式,打造农产品安全产业链;三是改变“九龙治水”,分段管理的格局

  黄奇帆说,经济学上有个逻辑,凡是大面积出现的问题,一般不仅仅是道德问题;凡是反复出现、长周期出现的问题,一定是体制机制出了问题;凡是问题屡治不愈,难见效果的,就很可能与生产力有关系。食品安全就是这样的问题。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从生产力体系的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降低食品从地头到餐桌的各种税费,既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又让企业有利可图。一般来讲,食品从地头到餐桌,税费成本有三块:一是生产链条上的各种税收;二是物流费;三是仓储、冷藏、摊位等物业费。这三块相加,实际上食品行业的税费成本高达30%—40%。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大挤压,就可能逼迫少数人铤而走险,动制假售假的歪脑筋。对此,既要重典治乱,还要努力降低税费,为食品生产企业减负,为他们让出合理的盈利空间。此次,市政府出台的财税扶持政策,就是要降低食品产业链条中的各种税费成本,从根本上改变食品企业的发展环境。

  二是转变生产方式,打造农产品安全产业链,建立产加销、农工商一体化的运行模式。我们的食品企业散、小、乱,一个方面出毛病,整个链条出问题。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宗农产品主要靠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不仅规模大,比如养猪的年销售以百万计,关键是上中下游各个环节串成链条,对食品产业链进行全程控制。我们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再不能用小生产的概念来满足现代大规模城市生活,必须改变目前食品企业分割、涣散的生产格局,打造农业、流通、加工、销售上中下游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对食品安全生产进行全程管理。结合重庆实际,我们把打造农产品安全生产链的目标,首先锁定在蔬菜、生猪、奶牛这三个领域。具体措施:一是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每个领域扶持市场份额超过5%的龙头企业,带动一大批专业合作社,形成一条龙的生产链。二是推进标准化和品牌建设,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争取每个领域都有几个叫得响的品牌。三是加强流通环节管理,严格执行进货查验、购销台账、问题食品召回等制度,做到食品链的全过程可监管、可控制、可追溯。

  三是改变“九龙治水”,分段管理的格局。食品链上中下游有多个环节,源头上的种植环节归农业部门管,到了加工环节由工业部门管,各环节产成品的流通又由流通部门管,中间夹杂着质监、食监、工商、卫生、公安等多个部门,九龙治水、分段切割管理,其后果是人人都可以管、人人都可以不管,出了问题互相推诿、责任不清。

  改变这种状况,一是要建立食品链从头到尾全程监管的长效机制,市级相关部门按照“三定”方案的职能职责,各司其责,加强联动,确定一个部门牵头负责后,其他部门积极配合,保证食品链的各个环节有人管、能管住。二是要加强区县责任制,各区县要守土有责,切实对本辖区食品安全监管负总责,强化生产经营者的安全主体责任,讲诚信、保质量。同时,确保监管无空白、无盲区。原则上,不能把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推诿给乡镇。三是要健全并发挥行业协会的内部监督作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就是通过行业协会这个渠道,进行自律,同时采取“连坐制”,一家企业出事,或者上下游企业连坐,或者本地区所有同行、甚至整个行业都遭殃。这既强化的企业自律,又使企业相互监督、相互约束。我们要学习借鉴这样的做法。

  市领导马正其、吴刚出席会议。(记者商宇)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严查违法广告 今年来罚没104万元
下一篇文章:河北井陉销毁8000多公斤问题食品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