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安动态 >> 浏览文章
老板揭秘燕窝行业潜规则:化学除毛后再加胶加水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年08月16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燕窝

   距离中秋节还有一个月,厦门燕窝行业生意已经开始红火。但红火的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内幕,昨日一位经营燕窝多年的老板向记者曝出行业内部潜规则:很多燕盏是通过化学去毛后加胶加水的“加料燕窝”。

  价格涨了10%左右

  昨日,记者走访了厦门部分品牌燕窝专卖店、滋补品店及药店。在滨北某药店内,普通白燕的价格为25元-35元/克,在部分品牌专卖店内,则要36元-58元/克,产地和品质各异。

  “这个价格比去年涨了差不多10%.”一名品牌燕窝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中秋前后向来都是燕窝销售旺季,目前我们的营业额已经比平时多出2-3成。”

  用化学试剂除毛

  在采访中,一名从事燕窝经营多年的老板Abe向记者揭露燕窝行业的潜规则。Abe首先说,现在市面上彻头彻尾的假燕窝比较少,也比较容易辨别,真正让人头疼的是那些燕窝加工流程中,用化学试剂除毛后再加胶加水增重的“加料燕窝”。

  燕盏采摘后,通常都要经过“除毛”、“成型”、“风干”等步骤。但“人工拣毛耗时耗力,一个熟练工每天最多拣40克”,有的商家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加快速度,就用双氧水兑制成 “化毛药水”,将燕窝中的杂毛化去。“这个药水比例要经过专门调配,不然会连燕窝也一起化掉。”Abe透露。

  化毛以后,燕盏上原来留有杂毛的地方就有了空隙,卖相不讨好,这时候,部分商家还会采用含有木薯粉等成分的胶水对缝隙进行填补,在此过程中还会加水,通过胶把水锁在里面。

  10克中仅3克是真的

  按照Abe所说,如果燕窝采用纯人工拣毛,需要把燕窝完全泡开,燕窝的损耗率在25%-30%之间,除了杂物、杂毛的重量外,有时还会损失一部分燕窝。

  但是“加料燕窝”却不担心“体重”,因为“有的商家甚至按照1:1加胶,1:1加水”。Abe说,这样的加料燕窝不但加工过程中没有损耗,反而会增加重量。

  “一盏8-10克,其中只有3克是真正的燕窝”,其余都是加的料,不但破坏了燕窝的真实营养价值,而且化学残留会损害消费者健康。“那些假血燕也是先通过加料,然后再用鸟粪熏制而成的。”Abe透露。

  纯正燕窝和加料燕窝,如何辨别?

  如何选购纯正的燕窝,记者昨日来到燕遇燕窝店,按照专家的指点亲自进行试验。专家首先提醒消费者,买燕窝一定要买干货,“因为放在冰箱里的湿货,一定添加了防腐剂,时间一久就会发黄发黑”。在此基础上,通过四个步骤来选购无添加的纯正燕窝。

  1.看。真正的燕窝结构是丝状,纤维很明晰,对着光看呈半透明状,燕盏不厚重;而加胶处理过的燕窝则表面会很光滑,纤维粘连,甚至成片状,放在阳光或灯光下还会微微反光,燕盏厚实。

  Abe也教大家一个识别“纯正燕窝”的方法,纯正手工拣毛的燕窝是完全用水泡开后拣毛,然后放在模具上风干,燕盏上不会留有印迹。但部分燕窝在化毛时会使用镊子来固定盏形,因此燕盏边缘可能会留有夹子痕迹。

  2.闻。纯正的燕窝是没有浓烈气味的;但是加料燕窝会散发出化学味道,以及发霉的味道。假燕窝更是会有鱼腥味或油腻味道。

  3.泡。取一小块燕窝以水浸泡。纯正燕窝半小时就会泡开,碗内的水仍然清澈,燕窝丝条清晰,很柔滑,有弹性;但加料燕窝由于加了胶,纤维已经钙化,所以泡几个小时都没法彻底泡开,水发黄,而且纤维成一股一股的,摸起来有木感,硬而涩,仍然散发出浓浓的化学味和霉味。

  4.炖。纯正的燕窝炖好后呈半透明状,丝条仍然清晰,闻起来有一股蛋清味,口感滑嫩;但加料燕窝炖后却成糊状,碗内仍然有细微的杂毛点,有霉味,口感较硬。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燕窝进口差价巨大 专家:长期食用问题燕窝致癌
下一篇文章:工商总局:5类食品须退市销毁 记录至少保存3年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