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3月18日专电(新华社记者郭立)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尚在争议之中,工业原料竟然又加入危害人体健康的行列。近日,重庆工商部门查获大量用工业原料甲醛加工的血旺,现场触目惊心,事实存在已久,其暴露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震惊。
深夜突袭血旺黑作坊
时间:3月17日凌晨;地点:重庆九龙坡区含谷镇华新村4社一处农舍。
200多平方米的作坊里血水遍地,墙壁凹凸污浊,空气中弥漫刺鼻的腥臭,几十个铁盒子盛着血旺裸露在空气中,3个水泥池子里还有大量的血旺正在加工中,升腾白色的热气,这个食品加工场所竟然没有任何卫生设备。
为确保市民的餐桌安全,重庆市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百日专项执法行动。3月16日,重庆市工商局组织40余名执法人员,于17日凌晨2时统一对涉嫌违法生产“甲醛血旺”的加工作坊进行突击检查。以上就是检查时看到的场景。
据重庆市工商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副处长罗永权介绍,两名当事人均为四川农民,这个黑作坊无任何证照和生产许可,现场查获2000公斤待售血旺和生产工具。工商执法人员现场对血旺进行了快速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每公斤血旺含甲醛量为100毫克。工商部门立即责令生产者停止生产,并对生产工具予以查封,然后作进一步调查处理。
根据当事人交代,他们每天从沙坪坝等地屠宰场收购猪血后,添加盐、自来水等对其进行半凝固,再把半凝固的血旺放入含有甲醛的水池里保鲜。据九龙坡区工商局执法人员介绍,该作坊于2009年开始生产加工血旺,卫生条件极其恶劣,每天约生产2500公斤血旺,主要销往重庆的小龙坎、烈士墓、盘溪等地。
17日下午,检测机构的正式结果表明:该生产作坊每公斤血旺的甲醛含量为100毫克,盛装血旺的池水每公斤含甲醛155毫克。工商部门已经紧急通知,对全市所有超市、农贸市场中销售的血旺进行检测,全面检查。
血旺市场多次拉响警报
罗永权告诉记者,甲醛是非食用添加剂,食品中根本不应该出现甲醛。血旺里一旦发现甲醛,就是“毒血旺”。实际上,甲醛这一工业原料与食品发生关联,严重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已经不止一两次了。
2008年6月19日,巴南区质监局与区卫生局执法人员联合出击,查处了鱼洞街道一血旺个体加工点。经查,该加工点为无“三证”个体加工点,该个体户在血旺加工中非法添加甲醛。执法人员现场销毁了含甲醛的血旺,并责令生产者停止生产。
2009年5月3日晚,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办事处民主新村一岔路口,一辆长安货车急驶过后,留下大量透明液体。公安民警沿着这些液体的刺激性气味找到了深巷中的血旺加工作坊。经巴南区公安、质监、卫生等部门调查,该血旺作坊老板杨光福交代了事情的经过:5月3日,他在重庆南岸区四公里重庆鹏展化工公司购进2桶甲醛,共300公斤,雇了一辆长安货车将甲醛运回作坊,作血旺保鲜防腐之用。
据巴南区质监局介绍,这家生产作坊具备工商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生产加工血旺两年时间,血旺主要销往重庆解放碑、李家沱等地。检测结果表明,该作坊加工的成品血旺中含有甲醛,是名副其实的“毒血旺”。
记者调查了解到,甲醛可以用作防腐剂,1吨甲醛的价格约1600元,价格比较低廉。为获取利益,一些不法生产者在水发食品中使用甲醛为食品防腐保鲜,有的甚至在制作血旺的过程中掺入甲醛,达到保鲜效果。据知情人透露,血旺中掺入甲醛后,不但形状好看,吃起来也会更加筋道,所以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甲醛危害大消费细辨识
甲醛是无色且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其35%至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具有杀菌和防腐能力,可浸制生物标本。人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水肿、眼刺痛、头痛等现象。长期吸入高浓度甲醛,可致人死亡。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新生婴儿畸形,甚至死亡。甲醛进入人体后,会损害人的肝脏和肾脏,对其他器官也有危害。国家严禁在食物中使用甲醛。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重庆站副站长黄小平说:“在此次执法行动之前,我们就在一些农贸市场和超市做了抽检,发现很多血旺中有甲醛,说明这个问题比较普遍。”一些屠宰厂向黄小平表示,他们并没有向这些血旺作坊提供动物鲜血,但这些作坊中的大量动物血从何而来,尚需有关部门作进一步调查。
一些较有经验的消费者总结出辨别“毒血旺”的简单方法:一是看。没有问题的猪血颜色较深,有问题的猪血颜色较浅,没有问题的猪血有泡沫,有问题的则没有;二是捏。没有问题的猪血含有较粗的纤维,捏起来成条状,捏后手上残留的红色素少,有问题的猪血纤维少,捏起来成颗粒状且黏手,捏后整个手指都变成红色;三是炒。没有问题的猪血炒过后容易碎,有问题的整齐而大块,能像切豆腐一样切成块。
但黄小平认为,消费者对“毒血旺”的辨别能力总体较弱,从根本上来讲,还需工商、质检等部门加大市场巡查抽检力度,防患于未然。
罗永权表示,目前市场上究竟有多少血旺是合格的,多少是含甲醛的,无从掌握。只有广泛发动群众,积极监督举报,才能从源头上除掉这些黑作坊,确保市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