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从下水道里回收、分离的地沟油,富含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一度令人谈之色变。目前,青岛市开全国先河,将要建首家地沟油检测实验室,从源头上保证市民食用油的安全。
据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何东平介绍说,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300万吨。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约是2250万吨,比例为十分之一。从餐饮业的餐厨垃圾中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左右,利润丰厚。
治理地沟油的难点在于,经过洗涤、蒸馏、脱色、脱臭等精炼过程后,单从外观和感官上,很难区分地沟油和普通油。另外,在餐厨垃圾的处理上,我国长期处在空白状态,这就给某些不法商贩提供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灰色产业”空间。
在中国青岛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上,一项名为“餐厨废弃油脂掺伪食用植物油的鉴别方法研究”的项目尤为引人关注。项目合作的其中一方就是今年3月武汉“地沟油”事件的主角——何东平教授,不过由于工作原因,何东平教授没有前来青岛签约,而是委托了另一位教授前来。
“地沟油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时,我们一直在做大量工作,主要是想知道怎么才能够在普通的食用植物油里检测出地沟油。”武汉工业学院教授陈涛告诉记者,该校和青岛美中生物公司在青岛合建的实验室目前正处于建设中,预计2011年年底将形成一套完整的检测程序,到时可以从源头上保证市民食用油的安全。
食品安全不可忽视,我们对地沟油检测系统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