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假酒防不胜防,可作为经营户,本该把好第一道关。最近,萧山工商接连查获多家销售假冒“洋河蓝色经典”的经营户,涉案货值高达6万余元。因为销售假冒或侵权商品,这4家经营户付出了总额高达5.8万元的行政罚款。
近日,根据举报线索,萧山商业城工商所联合“洋河蓝色经典”厂方打假人员连续查处了钱某、方某等4家经销侵权洋河蓝色经典的经营户,查获假酒400余瓶。
假酒是否真的无孔不入?俗话说得好,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虽然这4家被查处的经营户声称很冤,都说进货的时候是当真酒进的,也是被上家骗了。但实际上,他们只要在进货的时候严格履行检查验收义务,就不会买到假酒。
执法人员在调查中发现,这4家经营户之所以“被骗”,而且“被骗”了以后还没法找人赔偿损失,关键就在于他们在进货时没有把好关。
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经营户在进货时,应该向供货商索取相关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如果酒不是通过正规的渠道流通的,其很难提供相应的真实资料,就算有人敢伪造检验报告等文件欺瞒下家,下家只要做好了相关的索证索票,也是可以要求上家赔偿损失的,这是有法律支持的。自己没有索要凭证,能怨谁呢?
钱某就是这样一个遭查处的糊涂商家。仅仅通过QQ网上聊天认识了供货商,连人家的真实姓名都不知道,钱某就糊里糊涂从南京进了一批酒,而且一进就是41箱(共246瓶),没有任何手续,结果发现全是假酒。再想找上家,对方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最后当然是找谁去赔都不知道了。
“其实商家只要再仔细一点,做好检查验收,完全可以避免上当。”工商执法人员说,这些假酒其实做得并不“真”,只要稍微仔细一点,就不难发现漏洞。
比如,有的酒外包装箱跟内装瓶上打印的生产日期不一致,外面写的是2009年12月16日生产,里面写的却是2009年9月23日生产的。还有些酒的生产日期不一样,批号却是同一个,如果是真的洋河蓝色经典,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呢?还有不少酒的包装极其粗糙,把酒瓶子倒过来,酒居然会漏出来,真正由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正宗洋河蓝色经典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我们要提醒广大经营者,进货检查验收的义务一定要履行起来。这是对消费者负责,更是对自身负责。”工商执法人员提醒道。 据每日商报 记者 方薇 通讯员 魏冠红 吴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