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城市转型,枣庄市药监局依托“企业服务年”这一载体,以全市医药企业为服务主体,以市局各科、室、队为责任主体,推行“三明一限”(明确目标、明晰责任、限定时间、明确成效),在全市大力开展 “服务企业、发展经济、促进转型、实现和谐”等系列主体实践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医药经济的发展。
帮促工作求“实”。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该局成立了由局长褚福安任组长,党组其他成员为副组长,机关各科、室、队负责人为成员的医药产业发展帮促工作组,并从全市系统内抽调2名高级药师、1名博士、3名硕士充实到工作组中,确保工作组的人员配备齐全、技术力量到位。工作组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制定远期规划;强化企业的现代管理理念,理顺现代经营管理体制;查找生产、经营中的薄弱环节,帮促企业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利用技术、信息优势,协助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帮促工作组以星期六、星期天为工作时间,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对工作情况进行汇总、研究、调度、安排,对反映上来的难题进行登记造册,实行挂牌销号制,抽调专业人员进行集中攻关,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同时,要求工作组以企业的意愿和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和帮促为落脚点,杜绝行政干预,严守廉政纪律,确保不给企业添麻烦、不越俎代庖、不自行其是。
“四百”活动求“效”。该局以帮促为手段,以发展为目标,在全市广泛开展“四百”(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结百家亲)活动。自5月份起,市局班子成员每人联系帮包1—2个区(市),从市局机关科、室、队抽调人员,配合区(市)局工作人员,以老、偏、边、穷地区为重点,历时半年,广泛深入基层,了解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对其的影响和应对之策,解答相关法律咨询,指导他们进行药品使用质量规范化建设,帮助解决生产、经营难题,推行“手拉手谈心”、“心贴心服务”。
山东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是全市大型中成药生产企业,每年提取中药材1万多吨,产生废药渣9千余吨。以往废药渣的处理方式是直接排放出厂,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为彻底根除这一难题,市药监局划片服务工作组将废药渣的处理作为主攻点,依托市药检所技术力量,会同该公司对废药渣进行了详细分析、反复试验,得出结论:中药材经提取后剩余的药渣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素,燃烧的热值能达到2500kcal/kg,完全可以代替正常生产环节的燃煤。同时,药渣燃烧后既不会产生SO2,造成环境污染;又可大大降低粉尘的排放量,是很好的清洁燃料。依据分析结论,市药监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利用日常业务、信息交流和网上平台,及时与各地药监部门、相关企业联系,并与山东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先后多次联合赴北京、江苏等地进行考察、论证,最后引进了北京锅炉厂与清华大学联合生产的20吨循环硫化床锅炉。该锅炉可将煤与中药材废药渣在沸腾状态下燃烧产生热能,循环利用到公司的生产车间,进而代替原有的单独供热的燃煤锅炉,既为企业减少了生产成本,同时又可减少废药渣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据测算,该公司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焚烧药渣,每年可节省标准煤5000多吨,节约资金400多万元。如此大规模利用药渣且带来显著效益在全省尚属首家。
山东益康药业有限公司今年新上的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是全市医药经济重点项目。为确保其顺利通过GMP认证,市局指定专人配合驻厂监督员,从生产车间环境条件、仓储、工艺布局(包括更衣室、盥洗间、人流和物料通道、气闸等)、生产剂型、品种工艺流程图、车间关键工序、设备情况、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件目录等进行全程指导,逐项完善,认真把关,使该车间8月份顺利通过了省局验收。同时,先后指导全市26家医疗机构建成了“规范化药房”、58家药店成为了“诚信药店”,现场办理了32家药店申办手续。活动开展以来,先后深入到全市五区一市9家药械批发企业、46家医疗机构、73家个体诊所、217家药店进行走访,形成基层调研报告16篇。在活动的促动下,全市药监系统与监管相对人建立了长期帮包责任制,结成帮扶对子62对。(山东省枣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刘大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