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书秀
公元前204年楚汉相争,汉王刘邦礼贤下士从谏如流,遵循年过六旬的狂生高阳酒徒郦食其“王者以民为天,民者以食为天”的战略思想,取荥阳占据敖仓断楚粮运,扭转乾坤击败项羽安定天下,立汉称帝,慢慢建立当时世界上最强国家。“民以食为天”,成为西汉统治者定国安邦治理天下的第一方略。
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食品安全的概念。食品安全的概念可以表述为: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食品安全是综合概念、社会概念,也是政治概念、法律概念。“食以安为先”被现代社会广泛接受,列入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日程。
本人有幸参加了河北省“十一五”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撰写本文试论基本工作经验,意在抛砖引玉以飨读者,供“十二五”食品安全工作规划编制者参考。
必须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
按国际和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看,食品安全分段管理模式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食品安全监管要实现无缝隙管理,就必须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在“十一五”期间,我省主动认真的进行了一些加强综合协调的探索。按照省政府机构改革的三定方案要求,全省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工作具体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导。我们深感工作之重,压力之大。按照正常的协调规律,一般是上级协调下级,老大(综合部门)协调小弟(专业部门)。靠成立晚人员少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来协调省质检、工商、卫生、农业、商务、粮食、供销等20来个省直部门和各市政府,其规格、水平、能力显然是不够的。我们研究了1998年美国成立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2002年日本新设食品安全委员会,2001年欧盟设立食品安全局等先进国家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管理的经验,借鉴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做法反复酝酿科学论证,建议成立省政府的高层协调机构,经过多次向省政府申请,“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成立。
省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这种形式很快在全省推广,河北省建立了上下贯通的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以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为主线的综合协调机制。这种综合协调机制很快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议推广到全国,经过各省的实践完善提升,不少省市在此基础上科学发展成食品安全委员会。这为后来制定《食品安全法》,成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加强全国食品安全工作的综合协调,做了十分有益的先驱性实践探索。
必须制定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搞好食品安全工作要团结方方面面的力量,要有全省统一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方案。我们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制定了《河北省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方案》。该方案分析了全省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现状和问题,明确了河北省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确定了全省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内容。其中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特别强调省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协调有关部门,加速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本级食品安全评价和检测年度计划,统一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协调安排食品安全评价检测经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当年开始重点建设省级检验检测机构,次年开始重点建设市级检验检测机构,再后重点建设县级检验检测机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当年主要以唐山为试点城市,探索建立信用制度和信用相关标准等,次年主要在各设区市推广。出台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信用监管等有关管理法规、规章,再后全省普遍展开。开展企业诚信试点,开展企业信用评级。食品安全信息预警体系建设当年建立省直、设区市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成员层面食品安全信息统一网络,次年目标建立政府、行业(包括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层面的食品安全监测统一网络,再后完成政府、行业、研究(重点大学、研究机构等)国际(SPS、WTO、WHO等)全方位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全面建设省、市、县、乡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社会监督网络。该方案强调强化筹措资金保障措施。
在制定和实施该方案时,其指导思想、建设内容、保障措施都抓住了河北省食品安全工作的关键,当时省财政设立食品安全工作基金,每年列支500万资金,至今仍在继续执行。这个方案的制定过程,对当前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科学监管体制,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必须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实践证明,分段管理体制下,必须建立综合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按照河北省食品安全建设方案要求,在多次与有关部门协商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省财政厅的支持下,在2005年首次对全省12类食品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统一抽查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比如加强对食品安全源头监管:一是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二是严格农药、兽药、鱼药、饲料添加剂的登记审批,购进、销售实行严格登记备查制度、索证索票制度;三是提高食品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按照食品源头治理、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分工,各监管部门突出监管重点,坚持经常性监督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按季节组织不同食品品种的专项整治。加强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素质,督导生产企业增加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教育培训费用,增强食品安全和卫生质量意识,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整体素质。加强全民食品安全法制宣传,形成“人人关心食品、人人维护安全”的社会氛围,营造良好、和谐、放心的消费环境。
按照上述监测结果,全省卫生、质检、工商、农业、商务等部门多次组织了专项整治。“十一五”期间较好坚持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综合评价监测抽查工作。对预测安全形势,进行风险评估,起到很大作用。缺憾的是由于当时国家有关部门未把“三聚氰氨”列入重点监测物质,以至发生了波及全国的三聚氰氨重大食品事故,河北成为重灾区。
必须强化食品安全信息发布管理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被视为像人力、资本、物资一样的基本管理要素,信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人民群众通过食品安全信息这一桥梁,完成了从物质到意识的第一次飞跃;意识又通过食品安全信息这一媒质,完成了从认识到购买的第二次飞跃。没有食品安全信息,任何食品安全事故就无法预防和控制。没有食品安全信息,任何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就是一群瞎子聋子,食品市场就无法建立正常的秩序。及时掌握,科学分析和统筹运用食品安全信息,是管理食品安全的十分重要课题。
为了强化信息发布管理,结合河北省实际研究制定《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内容,明确了信息收集和传递途径,该《办法》提出对信息分析及处理方法,上述《管理办法》在广泛征求后,报省政府法制办进行修改,最后以省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名义下发执行。在后来“肉毒毒素”、“三聚氰氨奶粉事件”处理过程中,河北省食品安全信息都按规定发布,河北省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开始走向了法制化的轨道。
必须抓好食品安全创建示范县
2007年5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河北省按照国家的要求,通过开展创建工作,示范县都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比如:承德市宽城,食品安全组织网络规格高,成立了由县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创建工作的领导、指挥、组织、协调、督办、考核等工作。食品安全监管联防网络水平高,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建立了六县(市)食品与药品联席会议,建立了跨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网络,完善了乡镇食品安全工作机制。食品安全督导网络效率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领相关人员深入到各乡镇、部门食品企业,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督导。食品安全宣传声调高,举县上下营造食品安全“人人关注,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国家级示范县除承德市宽城外,邯郸市魏县、廊坊市文安县、唐山市滦县、保定市博野、石家庄市辛集等另五个县,也把本县的食品安全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实践证明,河北省的“红心蛋”、“黑心肉”、“肉毒毒素”、“三聚氰氨奶粉事件”等食品安全事故,都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有关。因此,抓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民心工程。
(作者系河北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