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爱猫爱狗人士无法接受吃猫吃狗的社会现实,而现在,他们可以拿起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心爱的动物伴侣。7月24日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在京放映中国首部吃猫调查纪录片《三花》,本报组织京华志愿者参与观剧,并探讨如何利用现有的法律禁食猫肉。
猫肉产业链触目惊心
《三花》由艾未未工作室出品,导演郭可及其队友,分赴广东、江苏、上海、河北等地,拍摄黑暗的猫肉产业链。
或许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猫肉的来源主要是流浪猫。城市小区里大批的流浪猫是低成本的肉类原材料,猫贩子经常三更半夜去小区里捕捉。《三花》中一位上海的爱猫女士,得知猫贩子半夜去小区偷流浪猫,不休不眠地在小区蹲守过两夜,这位女士决定今后每天深夜蹲守在自家小区看守流浪猫。
吃猫肉最盛行的地区非广东莫属。《三花》摄制组在广东炮台一带拍摄到一整条街全是猫肉餐馆。猫贩子把成笼成笼的猫运到此,用尽各种办法弄死它们。有的用铁叉插死,有的吊在钩子上直接拍死,更残忍的是把活猫扔进滚烫的开水反复烫死,然后剥皮,取其肉。这些纪录片中都一一体现。
记者了解到,《三花》本周还将在上海和广州两地放映。而导演郭可也表示将继续对猫肉产业链追踪。
现行法律并非空白
吃猫这一社会普遍现实的背后,是已形成的巨大灰色利益链条。尽管我国至今未出台一部动物保护法,但我国现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对禁食猫狗有一定的惩戒措施。
北京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公职律师安翔,梳理出一份文件,分别从养殖、出产、运输、屠宰、罚则、协助等角度,罗列出一些现有的法律法规条文。他表示:“整个产业链,从一开始到最后的终结,都是违法的。”
苏州的朱茜,一直致力于搜集猫贩所持有的伪造卫生许可证等证明文件,至今已拿到三份伪造的《动物检疫合格证》。她表示,她将在伪造公文事发地,对伪造公文的猫贩进行一个刑事的举报,追究其刑事责任。
“伴侣动物”需受保护
猫狗,现称作“伴侣动物”,是能够与人达成精神交流的动物。但作为生鲜食品其实已存在二十多年。正如《三花》中那位食客所说,这是一种传统饮食。在互联网上,对猫狗肉该不该食用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猫肉其实并非人类可食用的健康肉类。
据公开资料显示,吃猫肉有得传染病的危险,如猫抓热、狂犬病、出血热、弓形虫病和其他寄生虫病,严重的还可致人痴呆和死亡。正如放映现场一名志愿者所说:“流浪猫的救助事业和护猫救助事业很长远,呼吁大家从身边做起,保护好自己的猫,呼吁身边更多的人救助流浪猫。而真正需要呼吁的就是那些还没有意识到,特别还没有听说过这些消息的人。”
安翔说到,所有志愿者、动物保护人做拦截、举报等工作,是作为守法公民的自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