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LOGO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安动态 >> 浏览文章
新闻背景食品中的人造甜味添加剂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年07月15日    关注度:     【字体:
  新华网伦敦7月13日电(记者黄堃)食品中的甜味不仅源于蔗糖等天然甜味物质,还来源于添加的多种人工合成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蜜素和糖精等。

    阿斯巴甜的化学名称为天门冬酰苯丙胺酸甲酯。它于1965年被发现,比蔗糖甜约200倍,但所含热量较少,因此常被一些无糖食品用作添加剂。目前,全球有近100个国家批准阿斯巴甜作为食品添加剂。

    安赛蜜的化学名称为乙酰磺胺酸钾。它于1967年被发现,甜味与阿斯巴甜相近,同样含很少的热量。安赛蜜的一个特点是与其他甜味剂混用时有增强甜味的效果,因此常与阿斯巴甜混用。目前世界主要食品安全机构也都批准安赛蜜作为食品添加剂。

    甜蜜素的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它于1937年被发现,其甜度为蔗糖的30至50倍。甜蜜素略有“后苦味”,但比糖精的苦味稍轻。目前许多国家也批准甜蜜素作为食品添加剂。

    糖精是人们比较熟悉的甜味剂,它的化学名称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发现于1878年。糖精的甜度可达蔗糖的500倍,但有较强的后苦味。由于长期以来的健康问题争议,它是目前受到较多限制的甜味剂之一。

    除这几种以外,人造甜味剂还有许多,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争议,因此关注各种甜味剂的用量限制最新消息十分重要。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黑食品都是黑作坊造的吗?
下一篇文章:跨省讨伐冒牌“老干妈”4公司涉嫌商标侵权被查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