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中医院,有两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运用纯中药治疗,没有采用“达菲”之类的任何西药。目前两名患者疗效显著,体温都已经恢复正常,流感样症状已经完全消失。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六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中医药得到了长足进步,老树开出新花。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SARS、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方面,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西医并重,一直就是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中医药的方针政策,确立了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98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据。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使我国有了专门的中医药行政法规。同时,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也设置了关于中医药人员、机构、药品管理方面的规定。2007年3月,国务院成立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以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宏观指导,协调解决中医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国务院日前出台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中医药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培养人才,解决中医传承问题
让老百姓看得上、看得好中医,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有了较大提高。我国已形成了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推进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国有县级以上中医医院3165所,72%的乡镇卫生院、34%的村卫生室,9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4.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为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
如何保障农村中医药人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从2005年开始,实施了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约9万名乡村医生参加了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对2万名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进行了培训。从2007年4月开始,中医药局会同卫生部先后在7个省(区)54个县市开展了两批农村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试点工作。
为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不使他们的经验和专长失传,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0年开始组织实施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2008年开展的第四批,继承工作与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衔接,既兼顾国家学位教育的基本特点,又遵循中医药师承教育的规律,并为此专门设立了“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硕士、博士)学位”。
我国初步建立起了包括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的中医药教育体系,人才队伍数量和素质得到提高。目前,全国有高等中医药院校(含民族医药院校)47所,具有中医执业医师(含助理执业医师)资格人员60余万人,注册中医医师37万多人。
预防为主,发挥中医“治未病”特色
“坐堂医”是中医传统的行医方式,方便群众看病就医。自2007年7月开始,中医药局和卫生部在全国选择了48个地区开展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更加注重“防重于治”的原则,让老百姓懂得健康和保健知识,努力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2008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提出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治未病”工作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确定了两批、共46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涉及17个省(区、市)和局直属直管医院。确定了上海、广东为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省市,开展区域性试点工作。 “走下论坛、走上讲坛、服务群众”,“治未病”服务提供平台建设模式基本形成,服务规范开始建立,服务数量明显增加。
此外,中医药文化价值受到重视。中央财政首次安排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专项资金3100万元,推动中医药知识普及。
继承创新,中医药对接现代化
创新中药“芪丹通络颗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与化学药弥可保(德国专利药)作对照的项目,且优于弥可保临床疗效。该项目从研发到形成科研成果,再到成果转化落地,历时15年,发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纯中药。
中西医结合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并已经取得了一些在国内外有着广泛影响的研究成果。如“血淤症与活血化淤研究”获得了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进展,中医药的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的独特疗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外科病人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显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继承创新工作不断推进。当前,国家级和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正在建设,以加强临床研究,带动中医药学术的整体提高和全面发展。
现代科技为传统的中医注入了新的活力,中药产业不断壮大。中药从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发展到现在的滴丸、片剂、膜剂、胶囊等40多种剂型,9000余个品种,2007年中药工业总产值近18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