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烤羊肉串上的羊肉到底是不是真羊肉?近日,河南省鹤壁市的郭先生向记者诉说他们遭遇的烦恼:为搞清羊肉真伪,他分别致电工商、畜牧、质监、卫生等4个相关职能部门,遗憾的是4个部门均以不同理由表示无法鉴定。(5月25日《大河报》)
类似尴尬屡有发生。前不久,江苏省无锡市一位市民拨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察处的电话,反映在市场买了质量可疑的咸鸭蛋。得到的回复却是,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管理,农产品生产源头出问题找农林部门;食品生产企业出问题找质监部门;餐馆食品有问题找卫生监督部门;市场流通环节出问题找工商局。
消费者只晓得咸鸭蛋有问题、不能吃,但问题到底出在生产源头、生产企业,还是流通环节、销售领域,对于这个专业问题,他们只会是一头雾水。客观来看,当下食品安全监管从田头到餐桌虽然每个环节都有重兵把守,但实际操作却是自扫门前雪,缺少相互沟通、联手协作,这种部门割裂直接导致环节之间形成天然裂缝。鉴定一串羊肉难倒一串部门就是这一弊端的典型暴露。
俗话说,官(冠)多法(发)乱。此话形容当下的食品安全监管再恰当不过了。多头监管、交叉监管,看似大家都在管,其实都没管到位,有时候都来查,有时候都“忘了查”。由此形成的监管真空,恰给一些不良企业提供了使坏机会。相反,不良企业钻了空子却能逍遥法外,屡试屡爽之后,胆子也便大了起来。可见,多头监管让食品安全监管出现了相互扯皮、漏洞百出的尴尬。
当然,为不良企业制造可钻空子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有利可图时一哄而上,争先恐后抢着去管,无利可图时则互相推诿,应该管必须管的也不去管了。管与不管的取弃标准,就看能不能创收,有没有经济效益。“三鹿事件”可谓是这一监管体制弊端的集中暴露:奶源收购运输环节无人监管;在消费者投诉产品质量问题后,相关部门之间没有信息互通……
食品安全多头监管机制积弊重重、饱受诟议,直接威胁着13亿人的餐桌安全,不能再坐视发展、容忍不管,而要狠下心来、动大手术。今年2月份通过的《食品安全法》对现行监管体制作了调整,旨在加强部门联手协作,消弥监管空隙。但愿这能让如坐针毡、事端频发的食品安全监管重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