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LOGO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安动态 >> 浏览文章
饮用含溴酸盐矿泉水将增加患癌症几率
来源: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更新时间:2009年03月24日    关注度:     【字体:

    10月1日起溴酸盐含量将被严格限制

 消费者在购买矿泉水时,都看不到外包装上关于溴酸盐含量的标识,“溴酸盐”是一种致癌物质,是臭氧消毒后产生的副产品。10多年来,中国一直未就矿泉水的溴酸盐含量设置限定标准,但最近出台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新国标,规定自今年10月1日起,将严格限制溴酸盐含量在0.01mg/L以内。

  喝了十多年含溴酸盐的矿泉水

虽然人们不太熟悉“溴酸盐”这个名词,但一个事实让人震惊:中国的矿泉水标准中,一直以来都没有“溴酸盐”的标准。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市民中,退休工人张先生表示,喝了几十年的水,从来不知道水里还有个叫做“溴酸盐”的东西,“过去喝河水、井水,后来喝的自来水就经过消毒的,现在的桶装水、瓶装水越消毒好像越不安全。”中学教师王女士则表示,食品安全问题是这两年老百姓关注最多的大事,但没想到每天在喝的水竟然也有问题。

  去年,浙江省质监局抽查饮用水和矿泉水等的数据显示,菌落总数、霉菌酵母等微生物指标超标,是抽查中发现的最主要问题。仅菌落总数超标的,就多达90种,占了不合格产品总数的90%。众矿泉水企业为控制菌落总数而加大臭氧投放量,也增大了致癌物溴酸盐产生的几率。“由于没有国家标准限制溴酸盐含量,我们也无法监督检测,一些矿泉水很可能含有较高的溴酸盐。”质监局一位负责人说。

  据媒体报道,军事医学科学院马秀英教授表示,饮用含有微量溴酸盐的饮用水,短期内不会对饮用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但是长期饮用高溴酸盐含量的饮用水,将增加癌症的患病率。

  “为什么这样的话不印刷在包装上呢?”王女士显得有些气愤,她觉得公众应该有知情权,这也是企业保证公众身体健康应尽的责任。外企工作的吴先生更认为不可理解:“喝了这么多年的矿泉水了,看来已经喝了很多溴酸盐了,不知道对身体有没有造成伤害。”

  10月1日起严格限制溴酸盐

  去年12月2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新的《饮用天然矿泉水》(GB/T8538-2008)国家标准,今年1月15日又出台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国家标准。实施日期分别为今年10月1日和4月1日。

  新国标的亮点在于对矿泉水的溴酸盐含量做了严格的限定,同时增加了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产气荚膜梭菌3项微生物指标,规定水中不得存在三种细菌。溴酸盐在国际上被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它是矿泉水或山泉水等天然水源在经过臭氧消毒后生成的副产物。在国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环保局所规定的饮水中,溴酸盐最高允许浓度为0.01mg/L。我国矿泉水新标准中该项指标已与国际一致。

  包装上将标注溴酸盐含量

  “其实对于桶装水、饮用水的溴酸盐含量限定早已经实行,但对于矿泉水的限定今年才刚开始。”杭州万洲矿泉水有限公司代理生产娃哈哈饮用天然矿泉水,公司总经理郭建华介绍,臭氧是之前行业内认为消毒效果最好的,因为不论用二氧化氯、二氧化碳、活性炭等方式,都会产生其他副产品,或者降低有益的偏硅酸等成分。“不过,娃哈哈和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在国内搜索替代臭氧消毒的技术,但国内技术一直不过关,最后花巨资从国外引进技术,替代臭氧进行消毒,使溴酸盐在水中的含量为零。”他说,这项技术完全杜绝了致癌物质的产生,经过2个月以上的跟踪检测化验,目前已经投产。

  杭州另一家生产饮用矿泉水的杭州维希矿泉饮品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说,他们知道新的国标,生产的矿泉水已经符合新国标,溴酸盐含量绝对符合国家标准。

  而饮用天然矿泉水外包装没有溴酸盐标识的现状也将改变,郭建华说:“根据国家食品包装标准,10月1日起,矿泉水外包装上必须标注溴酸盐的含量。”同时,浙江省质监局也表示,他们将在标准实施后对矿泉水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测。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抑制口腹之欲 大鲨要救 小鲨要管
下一篇文章:彩色豆腐背后欺诈真相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