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的运输费用大幅上升,每箱产品的运费从1元上涨至目前的1.3元,上涨了30%。”广州统一企业的一位负责人这样向记者“诉苦”。他表示:该公司的产品基本上都是找第三方物流来负责运输的,虽然公司与这些物流公司都签定了合作合同,也对运费进行了约定,但是当合同期满后要签新合同时,最大的变化就是运费。
水行业成本涨三成
从年初开始,饮用水行业人员、运输等各项成本估计已经上涨超过30%,但从去年开始到现在价格并没有相应上涨,成本价格的上扬对所有饮用水企业来说影响都很大。就在今年3月份,记者在采访时有水店的老板和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桶水送水工提成1.4元、配送成本1元,再加上人员底薪、房租、管理人员费用、空桶折旧等费用,一桶水的流通成本已经超过5元。
现在,在油价上调后,众多水企的老总们又和记者算了另外一笔账,每桶水的运输成本将上涨0.1元。而华南某饮用水巨头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品油价格并非只是运输成本上涨那么简单,成品油价格上调已非今年的第一次,其价格的上涨,也将带动PC材料等石油衍生品价格的上调。
啤酒利润降至100元/吨
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啤酒分会会长郭营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啤酒的成本一直都在上涨,如啤酒主要原料麦芽的价格已经比多年平均水平上涨了2倍,包装、物流、人力及营销等方面的成本也不断上升,虽然今年啤酒也提过价,但是幅度不远抵消成本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广东啤酒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从几年前的每吨500多元下降至去年的不足100元。
据行业协会提供的数字显示,今年第一季广东啤酒的吨酒利润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0%。据郭营新分析,造成这一局面除了有天气的因素外,成本上涨是最大的因素。
怕“失位”企业不敢涨价
按照以往的经验,成本上涨后企业必定会借机提价,但是记者采访了啤酒、饮用水、米酒、饮料等行业,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异口同声地说:“暂时没有提价的计划。”据记者了解,与其说他们不想提,还不如说他们不敢提。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由于竞争的存在。
统一方面表示:某个产品提价后一般来说都有要半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提价前的销售量,是否提价关键看企业有没有这种的魄力及实力。另外,由于很多产品的同质化十分严重,当某一类产品如茶饮料的不同品牌都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时,提价一方要受到压力会更大,消费者也会很自然地倾向于选择低价者。
而广东九江酒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关正生表示:“即使成本上涨,也暂无提价计划。”
另外,同为民生产品,食用油今年已经先后调整过价格,但是饮用水行业自去年到现在,价格普遍没有上涨。尽管此次运输成本因汽油价格上涨又再上了一个台阶,但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行业的成本压力无法通过终端提价得到缓解,各企业都在小心翼翼地观望整个行业的价格走势,始终在坚守“价格”阵线。
怡宝相关负责人表示,怡宝均保持着每年增幅在30%以上的良性发展势头,加上怡宝的规模效应可以消化掉部分成本,因此面对今年的局势,怡宝不会将压力转嫁给消费者,目前并没涨价计划。
而日之泉、芙蓉山泉、八奇等本土水企的负责人也纷纷向记者表示,并不会因为运输成本的上涨而上调价格,也并不会因此减少市面上的促销活动和对消费者的让利活动。
水行业洗牌加速
广东瓶装饮用水行业协会会长罗坦也坦言,在此背景之下,行业的洗牌真正启动,众多2~3线的小品牌将面临极大的考验,可能会被淘汰出局,行业集中趋势进一步加快。
据统计,广东饮用水行业在册企业有700多家,中小企业占了91.2%,130家会员企业年总销售量占行业70%以上,而龙头企业年销量占行业60%以上。
此前,众多小水企即使不做品牌方面的宣传,但通过低价格和促销手段仍可有自己的市场。但现在成本迅速飙升,小水企如果不涨价,已经没有了生存的利润空间,如果涨价,则没有了价格方面的优势。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深圳市场,就出现了很多小水企水厂待价而沽,但是没有人愿意购买的惨象。而今年以来,饮用水市场并购案一直频频出现,自然饮集团旗下的广州市自然饮清纯水有限公司已被天鹿湖合并,另一饮用水老品牌大峡谷被广东滔达饮料有限公司“瞄上”。
在罗坦看来,尽管今年行业的成本压力很大,但大企业因为有规模效应抵御压力,不见得其发展速度会因为成本压力上涨而受影响,压力最大的还是众多二、三线的小企业。(吴伟玮 黄丽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