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消毒餐具事关群众卫生安全 监管部门须负起责任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8/11/3  

    记者近日在北京一些从事餐具专业消毒的车间采访时发现,由于缺乏行业标准与有效卫生监管,使得大量未经过严格洗涤及消毒的“卫生餐具”充斥市场,带来餐具卫生安全隐患。而且,由于一些脏乱差的小作坊以低价抢夺市场,使得一些本来利润微薄的正规专业公司面临难以生存局面。业内人士呼吁,尽快制定出台有关“卫生餐具”的行业标准,切实加强市场监管,还消费者一套卫生安全的餐具。  若非亲眼所见,记者根本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在一家并不起眼的农舍内,却是一个“卫生餐具”加工中心,更让人惊讶的是,洗涤用品包装袋上赫然标有“工业纯缄”的字样。

    记者在多天的调查中发现,在餐具消毒这个行业里,类似的“黑作坊”大量存在,它们就散落在京城各个城区和郊区。如今,由于一些餐馆把费时费电的餐具消毒环节外包,“卫生餐具”的市场迅速膨胀。而由这些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的作坊式工厂生产出来的“卫生餐具”,均被贴上了卫生健康的绿色标签。

    北京市环保餐具联合会秘书长董金狮说:“生产消毒餐具的厂家,必须要到卫生防疫部门办理卫生许可证。但据我了解,现在有一多半这样的企业没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的健康、周边的环境、生产车间的环境、消毒的设施、消毒液的使用均没有保证。单就消毒液而言,工业消毒液和食品消毒液差别很大,食品消毒液允许有一定量的残留物,它还相对比较安全。但食品消毒液要比工业消毒液贵两到三倍。没有资质的企业,肯定不会用食品级的,用工业级的便宜啊!”

    据调查,这类作坊生产的消毒餐具包装上有明显的特点:一是这些厂子大多都是在丰台、海淀、燕郊、通州等周边区域,而包装上厂址上写的都是某某开发区之类,有的干脆就是假的厂址,根本没有办法找到。二是没有固定电话,只有一个手机号码用来联系送货,而且号码还经常变化。三是包装很简易,使用的时候经常会发现破损或者污垢等残留。四是有些还把假的营业许可证印在包装上来误导人。

    董金狮说,现在的卫生餐具就像以前说的卫生筷一样,有些小作坊清洗餐具,就是“硫磺熏,药水泡,难保卫生”。但因为它选的瓷本身就很干净,就算洗不干净,也看不出来。这是材质本身的作用,比如骨瓷、仿密胺的瓷白度比较好,掂起来比较轻,实际上掩盖了消毒合格不合格的问题。

    据董金狮介绍,国家对饭店里的餐具卫生有明确规定:一个是陶瓷餐具本身有卫生理化要求,包括不锈钢、金属、玻璃等材质的餐饮具。二是卫生防疫指标。比如大肠杆菌、细菌这些受到二次污染的卫生指标。原则上卫生防疫部门每月都要对产品进行检测。对于生产企业,首先要有出厂检验。一些关键性的指标企业能测的,出厂的时候必须进行检测,比如大肠杆菌有没有超标。但这些检测现在大部分企业都不做。卫生许可证发了以后,部门监管就弱化了。

    北京喜乐迪餐具消毒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天北京市使用的消毒餐具达到40万套,真正发展起来预计能够有200多万套的需求。而现在北京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做消毒餐具的企业就有上百家。实际上,这里面真正正规的不到十家,其他的大多是卫生不合格的小作坊,没有登记还在生产的黑作坊更是不计其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几乎所有的从事餐具消毒的生产企业都有正式的营业执照和卫生检疫许可证。人们不禁要问,为何有如此糟糕的卫生状况却能证照齐全?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这些卫生消毒生产许可证或检疫合格证的取得很简单,只要有关系或适当打点一下都可轻松取得。而按照严格的审批程序,以上小作坊这样的工作环境很难通过审核。当记者询问燕郊洁万家公司负责人执照好不好办时,他说:“我们的餐具主要是销往燕郊的饭店,像蟹老宋,鼎香园饺子城等很多家饭店,主要也是在这里关系硬。许可登记交钱就行。也没有专门餐具清洁这个类别。说实话,我这个证干家政也可以。这个行业是最近几年才有,啥标准也没有。”

    显然,企业没有责任心是第一位的。其次,执法部门不能严格颁发证件也是问题的关键。老百姓相信的是政府证件的权威性,如果证件不能按照规定去颁发,那它就成了坑害消费者的通行证,成了合法的、公开的欺骗。董金狮说,因为中国人情关系比较厉害,发证的过程中涉及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实际上达不到标准就给发证了。而在卫生和质量上,“我觉得没有60分和70分,只能是100分。在质量和安全问题上不能打折扣。”还有一个更严重的情况是为了拿证而拿证,等拿到证件后却不按获证的要求组织生产,造成了劣质产品在合格证件的保护下合法地进入市场。

    由于“卫生餐具”消费市场在近两年来迅速膨胀,使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不法经营者便靠低价从中牟取暴利,影响消费者就餐卫生安全。为此,一些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出台对“卫生餐具”行业状况进行调查和干预,制定行业卫生标准,督促行业健康发展。

    一是尽快制定出台“卫生餐具”行业标准。据北京喜乐迪餐具消毒公司的负责人透露,卫生部门和质检部门没有出台任何标准对消毒餐具是否合格进行规定。所谓的检疫报告,也是参照卫生部门规定餐馆后厨餐具清洗标准。“就是这样的检查,也是我们自己把餐具送到检疫部门,交钱后人家才给出报告。”他说。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塑包产品检验部副部长王洪涛说,餐饮场所餐具消毒问题,是属于卫生部门的管理范围。对环保餐具消毒的监管力度是不够的,长期来讲可能要制定一些规范办法,如对大肠杆菌等一些可致病的细菌等指标进行限制。

    二是加强行业监管,减少执法过程中的人情现象。据了解,去年,卫生部门曾在北京112家餐饮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三星级以上的饭店餐具消毒合格率仅为60%,更不用说一些中低档餐厅,很多餐馆的消毒碗柜基本上都是摆设。

    北京自发成立的卫生餐具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小作坊随便到工商登记一下,买好餐具,雇几个工人,找个边远的郊区租个小房子就可以干了,没有标准,无人监管才是造成这个行业这样混乱的根本所在。”而像喜乐迪这样相对正规的企业都快被挤垮了。喜乐迪的张经理说:“这些小作坊供给饭店每套才4毛到6毛钱,而我们的成本都在每套6毛五分钱,再降就保证不了卫生质量了。而饭店只看价格,因此我们只能白白的看着他们把客户抢走。这不是监管不力,根本就是没有监管。”

    董金狮认为,现在执法中民不举官不究的现象比较突出。其中,最重要的是质检部门。发证、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现在《食品安全法》,都是由质检局来执行的。按说产品的质量,不管是食品还是非食品,都由质检部门统一管理。但它现在和卫生部门有交叉,这些部门都愿意发证,不愿意监管。因为,发证能赚钱,监管本身是赔钱的,还要得罪人。这个问题根深蒂固。

    另外,现行的执法尺度也存在很大的人情余地。过去总是处罚一到三倍,没收非法所得之类的,这个力度不够,发现就应该取缔。《食品安全法》出来以后就不是这样的了。经营者如果没有手续就肯定取缔,没收所有的东西,不给你二次机会。在罚款方面,如果货物价值不到1万元的罚款10万元,起点就是10万元;超过1万元的罚10倍到20倍,这样就不给执法人员留太多“人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