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3)》将于12月出版 |
文章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3/11/17 9:49:21 |
|
继《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2)》于去年底问世后,北京大学出版社将于今年12月付梓出版《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3)》。基于食品安全具有动态演化的基本特征,江南大学食品安全研究基地组织来自10多所高校与科研单位近40位学者合作完成新一年度的食品安全发展报告,力求对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据悉,教育部为鼓励高校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战略研究和政策咨询,择优重点资助了一批反映社会发展状况的系列报告,《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就是其中之一。《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3)》包括上篇《食品安全:2012年的基本状况》、中篇《食品安全:2012年支撑体系的新进展》和下篇《年度关注:农药残留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共计20章,约50万字。 该报告着眼于食品供应链的完整体系,基于管理学的角度,融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与政府为一体,以食用农产品生产为起点,综合运用各种统计数据,结合实地调查,研究我国生产、流通、消费等关键环节食品安全性(包括进出口食品的安全性)的演变轨迹,并对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的现实状态与未来走势作出了科学评估,深刻揭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矛盾。与此同时,有选择、有重点地分析保障我国食品安全主要支撑体系建设的进展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报告的突出贡献在于评估了2006-2012年间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的现实状态。在通过大量的数据计算后指出,"自2006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总值呈持续下降的态势,目前已进入了相对安全区域。不过,难以排除未来在食品的个别行业、局部生产区域出现反弹甚至是较大程度的波动,但如果不发生不可抗拒的大范围的突发性、灾难性事件,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总体稳定,逐步向好’的这一基本走势恐怕难以改变".在此基础上,报告直面现实,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虽然也有技术不足、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生产经营主体不当行为等’人源性因素’造成的",由此说明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微观基础仍然比较脆弱,需要全社会尤其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共同努力。 《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3)》既是为学界同仁提供的珍贵学术资料,也能为生产经营者、消费者与政府提供充分的食品安全信息,对探索构建多主体无缝合作的食品安全监管社会共治格局具有积极作用,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决策方式转变和决策水平提高也将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