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麦乐鸡”再戳食品添加剂的监管软肋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7/7  

有人说,国人的化学知识多是从食品安全危机中学来的,比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如此科普手段未免有些悲哀,更大的悲哀则是,谁也不知道“被科普”的忧虑何时才能终结——— 正如眼下“麦乐鸡”又在“科普”:什么叫聚二甲基硅氧烷,什么又叫特丁基对苯二酚。

  美国日前爆出,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麦当劳中国公司发函回应称,这两种物质含量均符合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北京食品办也表示,此二者确属国家允许使用的合法食品添加剂。(7月6日中广网)

  根据我们的学习,这两种拗口的化学成分,从橡胶和石油中提炼而来,却不是被普遍应用的新成果。据报道,英国麦当劳声称因为禁用,当地麦乐鸡并不含有上述两种成分,而美国方面也尚未给出正式结论。但在中国,无论麦当劳还是相关部门,却异口同声表明——— 添加合法;连一向爱帮腔的专家也义正辞严“别对食品添加剂太敏感!”

  这种安慰倒也不是无的放矢。有调查称,七成网民表示不相信“麦乐鸡中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无害”。果真大家敏感过头了么?恐怕未必。

  首先承认,没有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问题是,在屡次食品安全事件中,食品添加剂动辄就是罪魁祸首之一。那么,如何让公众确信“适量”而不过量,在伤害人体的可能性存在之时,又如何检验长期食用有无毒副作用?这一切,难道只能是交给老百姓用身体去体验?

  除了添加剂是否“适量”值得怀疑,再看相关部门表态:橡胶类化学物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日常检测项目”,“正在关注这件事情,积极组织研究”。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说,食品中添加橡胶类化学物质,我们不是不管,但不是天天管。这不是因为放心食品商的自律和百姓身体已经练就“百毒不侵”,而是“目前没有国家统一易行的检测手段,无法对于这种物质的使用进行监控”(感谢专家透露其间秘密)。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检测机构只进行简单易行的检测,其他的一概都交给企业自律与百姓的身体检测?这未免让人怀疑:既然监管等同于不设防,似乎只要医院就行了;而所谓“不日常检测”与因三鹿事件被废弃的“免检制度”又有多大区别?

  如此说来,也就难免网民们要打问号:拿什么保证添加剂不过量?检测机构又用什么安慰大家可以放心?为什么问题的提出又是跟在“国外爆”的后头走?中国的食品安全早已是风声鹤唳,哪里经得起这等闹心事来添堵?七成网民的怀疑、大量舆论对于监管部门的苛责,显然并不是防护过当,大家有理由通过这种“反应”,要求一个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的国家标准和检测机构,及时地修补类似漏洞,因为类似弊端不单单存在于麦乐鸡的“橡胶门”,包括婴幼儿奶粉、苏丹红等等事件中,监管失职、国家标准滞后,无不是一脉相承,却一犯再犯。

  据最新消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专家论证麦乐鸡安全问题。我们希望这是一次举一反三、非常全面的反思,能彻底解决公众对于“中国式食品添加剂”的忧虑情绪。国人苦于添加剂之扰久矣,这种猜疑、不信任对消费者是一再伤害,对合法企业何尝不也是一种伤害?就“麦乐鸡”事件而言,论证好添加剂是否“适量”当然重要,提高国家标准固然紧要,但解决所谓标准因检测手段和方式上的缺陷致使监管失职或无力而事实上丧失了强制力,何尝不是一个重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