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网评让群众看清楚桔子里的“肉芽”图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8/10/22  

    已过世的钱锺书先生是个风趣的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处于巅峰期的1940年代,他对现代汉语的运用可称别出心裁。尤其是其千变万化的比喻,经常让读者会心一笑。莞尔之余,我不得不说,有一句至今令人难忘甚至有点恶心。

    小说《围城》中,方鸿渐诸人在鹰潭暂歇,打尖之时,发现一块可疑的腊肉。“伙计忙伸指头按着这嫩肥软白的东西,轻轻一捺,在肉面的尘垢上划了一条乌光油润的痕迹,像新浇的柏油路。”这“嫩肥软白的东西”,想来大家都知道,是蛆虫。后来我每次吃腊肉,立刻想到这句。

    普通人是轻易不敢碰这样的蛆虫的。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人类对于蠕动的软体动物,向来保持着最大程度的畏惧感。出现蛆虫,说明食物的内部,不仅发生了化学变化,还发生了生物反应。这种东西在生活中,出现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通常大家也就是一扔了之,最多不吃了嘛。

    前不久,一条手机短信,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从四川来到了北京上海太原的市民手中。该短信说,四川广元的柑橘出现蛆虫,埋了一批,近期不要吃云云。通常,在中国所有现代传播渠道中,以手机短信的公信力最差。因为这个渠道传播的消息不权威,不是受权发布,不是正式新闻稿,还经常被辟谣,被调查。

    (中国网   秦嘉)昨天(10月21日)四川植物检疫站的人士承认橘子里有蛆虫这回事。他们说,这样的蛆虫对身体并无伤害,而且已经被全部处理掉了。蛆虫不是化学品,吃了似也无大碍。如同当年接待过方鸿渐的店小二美其名曰的那样,“这叫肉芽。”

    如果大面积的经济作物出现蛆虫,肯定要查一查的,不能一埋了之。现在我们知道,这种蛆虫叫大果蝇,不知道是不是生物课上做实验的那种。据说传染的很厉害,因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树砍了,嫁接后还有严格观察三至五年,才能完全消灭。谁料四川方面斩草除根,把全部橘子都洒了石灰埋了,像是林则徐禁烟那样。

    埋是个办法,但是不能埋得不明不白。橘树砍了,受损的是橘农,补贴有没有,还不知道。但是这个大果蝇既然不常见,索性就调查清楚,出具个研究报告什么的,让其他各地的橘农和消费者放心。这样一埋一砍,虽然简便易行,却失去了认识自然的机会。这样的施政思维,未免有些草率。

    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加强对食品的安全监督管理,落实与否,是存乎一心的简单举动。民以食为天,关乎食品安全,一定要清清楚楚才好。研究一下大果蝇,绝不会比神七上天更复杂。虽然我们已经练就了百毒不侵的强壮体格,但吃橘子之时,还是很少有人能吃下这些“肉芽”的。有些食素的消费者,如果稍不留意,就破了戒。

    今年多事,百姓没弄明白的事情太多。短信风传之际,政府就该介入调查,立刻澄清真相,避免引发更多的麻烦。以往的教训不胜枚举,但是事后都没能记取。谣言止于真相,真相来自透明。这不仅是为人民群众负责,也是为自己的顶戴花翎负责。橘子里有几条蛆,看似事情不大,其实所涉非小,不可不细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