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部分私密会所藏居民小区 消费一桌几千上万元 |
文章来源:中新网 马学玲 更新时间:2013/4/27 12:12:45 |
|
原标题[八项规定冲击奢华风 专家吁完善制度应对“怪招”]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已4月有余,在中央高层的率先垂范与媒体舆论的有力监督之下,这一规定掷地有声,有力冲击高端消费等奢华之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分析指出,规范公务接待,遏制“三公”奢华消费,重在制度设计。 八项规定冲击奢华之风 高端消费遇寒冬 2012年底,中央出台“八项规定”,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减少陪同,简化接待。此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相关细则。在接下来的4个多月时间里,官方与民间一道加大监督力度,曝光一批又一批违规案例,掷地有声。 受此影响,全国多地靠政务宴请过日子的高星级酒店业绩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以宁波市为例,一季度该市四星级以上酒店营业额下降18.9%。当地媒体称,酒店星级越高受到的影响越大。 来自多个省份的消息均显示,各大高端餐饮、住宿企业一改往日车水马龙、宾客盈门的景象,日趋冷淡。例如,一季度,山西住宿、餐饮业增速双双回落。特别是限额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出现负增长,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29.8和13.9个百分点。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餐饮收入增长8.4%,比上年同比放缓4.9个百分点,创10年来新低。特别是大型中高端餐饮销售下滑明显,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同比下降3.3%。分析称,中高端餐饮业受挫,显现出了中央整治公款吃喝的效果。 高端白酒几乎无人问津,名茶身价暴跌七万元……其实,陷入低迷的不仅是高端酒店和餐饮业,白酒业、烟、茶、礼品等与三公消费相关的行业都开始“入冬”。 分析认为,在中央领导层率先垂范和媒体舆论监督之下,出台4月有余的“八项规定”正在全国“落地生根”,有力冲击此前曾一度盛行的奢华之风。 各地奇招不断 高端消费行业转型中谋出路 面对冷清的市场,个别高档酒店推出上门服务。一些单位内部请客或企业请政府官员吃饭,高档酒店可派厨师、服务员上门服务,现场制作海鲜类产品。其实,一些大型国企、实权部门已经开始改变消费策略,变外出请客为内部请客,重新装修单位内部食堂的包间,高新聘请高档饭店的厨师,以提高接待档次。 与此同时,一些隐藏于高档写字楼、居民小区和公园里的私密会所悄然兴起,以隐秘、高档、会员制为卖点,成为新的高消费场所。据媒体报道,此类饭店很少为外人注意,消费一桌饭一般的几千元上万元,吸引了不少官员。 在建五星级酒店紧急停工改建为大型超市,曾主打鲍鱼龙虾的大酒店开卖12元套餐,高档餐企自降身价做排档,“贵族茶”降价千元让利促销,矿泉水瓶装茅台酒……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面对生死存亡,各地屡出奇招应对。 在严格落实“八项规定”、限制三公消费新政的影响下,被波及的行业之中,更多的则是丢掉幻想,放下身段,纷纷开始转型谋求出路。诸如,山西力促高端餐饮告别奢华,回归大众。 对此,分析认为,“八项规定”等新政对中国高端餐饮业来说其实是个最大的机遇,以往跑偏的航行方向或将步入正轨。高端餐企要想在这场“寒流”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打好转型战。 落实“八项规定”需制度保障 重在约束权力 对于部分公务接待和公款消费“改头换面”、消费标准不降反升的新情况,分析认为,这说明拿公务消费大手大脚已成顽症,要根治,必须深挖根、下大力气。 “公务接待讲排场、比规格,表面是风气,根源在制度。”分析认为,公务接待超标准,主要原因是国家资源分配过多依赖人际关系,缺乏规则和制度上的约束。此外,财政制度不够严格、不够公开透明。 面对由明到暗的吃喝腐败,不少专家学者和干部群众都建议,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要及时研究填补法律漏洞和监管空白。 “多年治理公款吃喝腐败,效果不明显,失之于重治标不治本。”基于此,分析认为,相关规定之间要协调、配合,不能留有制度漏洞,否则相关规定就会大打折扣。 具体而言,一是将公务接待预算公开化、透明化,杜绝暗箱操作和做假账,主要领导必须承担责任;二是加强审计和监督,每个机关单位都要定期向社会公布“三公”消费等经费预算、决算,超预算公款消费就是违法;三是规范公务接待标准,逐步使职务消费货币化,减少隐性开支,提高显性收入。 分析认为,要保证“八项规定”的执行力,不是饭桌上抓个现行就能阻止,也不是出台几部规定就能解决,关键还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