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玉山县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纪实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8/12/16  

稳扎稳打筑基础 开拓创新显亮点

  ——玉山县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纪实

□ 何钰  刘弯

  玉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江西的东大门,地处浙、赣、闽、皖四省边界结合部,素有“两江锁钥,八省通衢”之称。全县总面积1728平方公里,下辖16个乡镇,222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55.06万,其中农业人口48.33万。全县种植养殖业主187家,全县共建有50个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7个,小作坊199个,产品的品种主要是食用茶油、糕点、豆制品等。全县食品经营企业(户)1231家,餐饮企业(店)445家,学校食堂43家。
  玉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认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和要求,把食品安全工作当作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利民工程来抓。自去年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强化组织领导,动员发动各部门各乡镇扎实有效开展创建活动,各项创建目标如期完成,示范效应明显。

高位推动  全力以赴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县委、县政府把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纳入创建全省旅游强县和全国旅游名城中,把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列入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
  制定方案,深入动员。在县政府组织召开的全县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动员大会后,全县各乡镇政府、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根据自身职能,结合工作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工作方案,层层召开动员发动会议,群策群力,全力以赴,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
  三级联动,齐抓共创。上饶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市县联创“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市县联创、创新思路、创出特色、实现目标”的工作要求,要求坚持创建与整治相结合,“块块”落实与“条条”联动相结合。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实行派员挂点制度,县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县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开展与乡镇“结对子”共建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的活动。
  加大投入,提供保障。从2005年起,把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解决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办公经费,并逐年增加。同时,不断加大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明确责任  落实任务

  在全县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动员大会上,县长与各乡镇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签订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质监、工商、卫生、农业等职能部门分别与股(科、室)签订了责任状,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和产品质量保证书。各乡镇政府与村(居)委会全部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建立健全了“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县创建工作指挥部对创建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将工作目标细化到每个乡镇和部门。

突出重点  呈现亮点

  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成功构建。玉山县16个乡(镇)和主要食品监管职能部门,全部组建了由乡镇政府和部门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示范县活动的工作机构。全县16个乡(镇)全部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由乡镇分管领导担任站长,站内设专(兼)职工作人员2名以上,并在每个乡镇确定了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2人,每个行政村设立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1人,全县共有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35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222人。有效构建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监管网络体系。
  整合检测资源,建立信息网络。县政府结合民生工程建设,将县疾控中心的检验室建设成为既能担负疾病预防医学检验又能完成全县食品安全检测检验的中心,分期分批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添置设备和人员培训,现已基本建成,并通过质量认证。
  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全市领先。玉山地处信江上游,生态环境优良、农副产品内在品质较好,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鼓励扶持企业和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和绿色农产品,把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取得可喜的成效。
  食品现代流通网络基本建立。玉山县是首批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试点县之一,到目前为止,全县建有较大规模食品批发配送中心,实行配送安全放心食品到乡村,配送率达到81%。各个乡镇都有一定规模的食品超市,从2007年4月份起,县工商局与商业部门联手开展了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店”的活动,至今已建有189家食品安全示范店,全县100%的乡镇、95%的行政村都建立了食品安全示范店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
  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卓有成效。玉山县生猪定点屠宰工作于1995年在全市率先建立,曾多次受到国家部委和省、市的表彰。近几年来,不断向乡镇农村推行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制定了《玉山县乡镇生猪定点屠宰场(点)设置规划》,并提出了改造扩建县城生猪定点屠宰场的计划。

控源治本  有效规范

  初级农产品监管向纵深发展。一方面加强对农业投入品销售与使用的监管,同时加大了农业投入品的科学合理使用技能的培训与宣传,鼓励广大农户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另一方面开展“农残”检测,采取定点检测和不定期抽检相结合,并对全县各农贸市场进行巡回督查。
  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力度加大。全县17个获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规范,并建立了原料进货、产品加工、出厂销售的索证索票、登记记录、产品检验制度等可追溯制度,建立了食品添加剂备案制度和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企业生产的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5.6%,可追溯率达到100%。
  流通领域食品监管得到强化。县工商局积极推行“一案、一账、一书、二表、三图、四簿”的内部管理模式和对食品经营户采取“一卡二账三书四表十八项”制度的管理模式。同时严格执行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制度、进货查验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进货台账制度、市场主办者责任制度。
  餐饮消费环境明显好转。卫生部门对全县32家大中型餐饮单位、375家小餐饮单位和51家中小学(托幼机构)食堂实行了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逐步转变食堂和餐饮业的卫生监督管理模式,提高饮食卫生安全水平。重点抓好餐饮业的卫生设施、卫生条件和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的评价审核。严格执行承办酒席超过5桌以上餐饮单位向卫生部门报告备案制度,同时做好食品留样,制定食物中毒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广泛宣传  营造氛围

  一是开展了创建活动的专题宣传。县电视台和《今日玉山》开设创建专题;县食安办定期编写创建示范县工作简报;每个乡镇和行政村设有食品安全宣传栏,书写食品安全宣传标语,张贴宣传画。二是组织实施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和各项培训工作;三是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编印了《食品安全知识手册》8万余份,分发到各监管部门、各乡镇,送到机关干部、农村居民手中。印发了《中小学食品安全知识读本》。
  食品安全天大之事,监管责任重于泰山。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打造食品安全良好环境不为一朝一夕,贵在长治久安。玉山县将继续以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用最饱满的工作热情,坚持对食品安全工作长抓不懈,坚定信心,全力以赴,扎实、细致开展工作,以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为契机,不断加强监管工作领导,完善监督管理措施,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构建和谐平安玉山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