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教你读懂食品标签上的营养信息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7/4  

  1、姓名:

  即食品的名称。食品厂家可以在标签上使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或“商标名称”,但必须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标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规定的名称或等效的名称。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时,必须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不使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常用和通俗名称。

  2、出生地:为保证追溯权,食品生产企业的详情必须在标签上体现。国内生产和包装的小麦粉、大米、玉米粉、白砂糖、食用盐、茶叶等,都必须标示生产、包装、分装或经销单位的名称和详细地址;国外进口、国内分装的大包装成品,应标示国内分装的单位名称和地址,同时标示原产国的国名。

  3、食品生日:生产日期是生产者生产的成品通过出厂检验的日期,不能含糊其辞。冷冻食品(如冰淇淋)等分装食品,必须在外包装盒(箱)上标示生产日期。

  4、食品配料表:必须在标签上标注制造或加工时使用并存在于最终产品中的任何物质,包括水和食品添加剂。各种配料必须按加入量的大小顺序一一排列。

  5、保质期:即食品可食用的最终日期。乙醇含量等于或大于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味精、固态食糖类可以免注保质期。其中,固态食糖类包括白砂糖、绵白糖、冰糖、单晶冰糖等不易变质的食品,可以不标注保质期,但不等于“永不过期”。

  6、转基因食品:凡列入农业部发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的食品,必须在标签上标注“转基因食品”,如大豆粉、大豆油、玉米油、玉米粉、菜籽油、鲜番茄和番茄酱等。例如用转基因大豆制取的油,其标签上应标有“转基因大豆油”字样。

  我国食品标签正不断规范

  标注作假、强制内容缺失、标示不规范是目前我国食品标签的主要问题。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正把营养标签、过敏原物质、转基因物质及添加剂标示的有无作为关注的重点。去年9月1日起,我国《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其中规定不可伪造生产日期,不可自吹药用功能,转基因食品中文警示不可少, 内含添加剂不可不标, 不可乱标“营养”、“强化”,对违反规定的企业采取罚款和教育等,使众多的食品企业能够充分地意识到食品标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食品标签正像食品的履历书,通常公司在招聘新员工时首先要通过履历书的挑选,从中了解应聘者的基本信息及经验、特长等,再经过几次面试,最终才能正式录用。在你选择食品时,也应该首先读懂食品标签,了解这种食品的原料、产地、生产日期、保存方法等基本信息,还要了解它的营养成分(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看一看它是不是适合你。另外你也可以通过食品标签感受到食品生产商对食品标签规定的态度,是否重视食品质量管理,是否实事求是以消费者的营养、健康为出发点开发和生产食品的经营理念等。利用食品标签资源,选择放心的食品生产商,选择放心的食品,提高自我健康管理,安全保护意识是明智之举。

  食品标签上的营养信息

  许多营养信息都可以从营养标签上方便地获得,只要学会阅读标签的技巧,就可以了解自己吃了这种食品摄取了哪些营养,对健康可能有什么影响。如果你有减肥、美容、预防疾病等等需求,营养标示都能帮你找到捷径。

  大多数人对食品的配料及营养价值并不清楚,认为看不见油的没有油,尝起来不咸的就没加盐,但是仔细读过食品标签之后,就会有清楚确切的认识。如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钠的摄取量,遵循医学建议,从营养成分表里如果看到1份谷类食品或者糕饼里含有超过180~200毫克的钠,这种食品就应该避免吃。

  对于糖尿病病人,可以更轻松方便地运用标签来做食物替换,比如两餐之间吃了一包标示有300克碳水化合物的饼干,相当于半碗饭的量,那接下来的一餐,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就要减少半碗饭的量。

  许多人十分爱喝可乐,把它当成一种饮料而非正餐,所以往往容易忽略它的热量。其实,如果你仔细查看可乐的产品标签中注明的营养成分,并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结果还是很惊人的:每100毫升可乐含有碳水化合物约为10克,蛋白质和脂肪均为0,那么一瓶500毫升的可乐,含有碳水化合物约为50克;按照每克碳水化合物产生4千卡热量来计算,一瓶可乐可以提供的热量为200千卡,这相当于3两米饭的热量啊!这样每天不知不觉就把多余的热量累积在身上,就可以让你一年后发胖10公斤!

  所以,从现在起,你应该在超市花费更多的时间查阅食品标签,你的健康学分才会更高。

  找到合适自己的健康标签

  大儿子断奶后非常挑食,体重也越来越轻。于是小儿科医生建议给他喝以全脂奶发酵的酸奶来补充营养。小儿子出生后胃口奇好,我如法炮制,却发现他在喝过全脂酸奶后常呕吐。问了医生才知道,问题就是出在这个酸奶上。

  原来,全脂酸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有21%,这可以令胃口差的人得到足够的营养,但是如果本身营养已经足够的话,那这个蛋白质含量就过剩了,如果自己再添入香蕉等高热量的水果,胃的负担就太重,不容易消化。大儿子因不吃其他东西,这个酸奶便成了他的主食,但是小儿子已经是大胃王了,再特别添加酸奶,只会令他反胃。

  一提到乳酸菌制品,首先想到的就是比较健康,但营养成分表是健康的重要参考依据,比如说糖尿病人在食用乳酸菌制品前可以看看产品成分标签上是否含木糖醇等非蔗糖的健康糖,这样热量会比较少。另外,要减肥的朋友,不要看到产品包装上说其脂肪含量为0,就误认为此产品不含脂肪,其实,生产者为了口味好,脂肪量是减了,但会添加更多的糖来保持其美味。所以,除了看产品标签中的脂肪比例外,还要看其含糖量是否过高,否则减肥就变成了增肥。

  此外,果汁不管其是否标示“纯果汁”,充其量只能说其中没有添加防腐剂,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健康,皆因内里所含的糖分比例太高,一杯果汁中所含的糖分可以冲调5杯咖啡。因此在购买前先把配料表看清楚,确认这种果汁含有多少水果原汁。

  人们求偶时为了自己下半生的幸福总会有很多要求,我们对自己吃下去的食物也应该有个要求,因为这事关自己每时每刻的健康。我们更希望生产者能凭着良心,把营养成分一一标出,否则三聚氰胺的悲剧还是会发生。

  走出食品标签上的误区

  1、单位热量还是整包热量?例如,薯片标签的热量很可能是每100克所含的热量,而整包薯片虽然看起来很少,但可能是200~300克,这就迷惑了消费者。事实上,你摄入的热量和脂肪都大大高于预期。因而,在计算摄入量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计算总量。

  2、真的是全麦吗?全麦面包比起精致的白面包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及锌、钾等矿物质。有些人可能会从颜色上进行判断,认为颜色深就是全麦面包,其实对于生产者来说,让面包颜色变深是非常容易的。此外,许多全麦面包是在白面粉内添加胚芽、麸皮制成的,而不是用整粒小麦打成的全麦面粉加工成的。

  因此,在买全麦面包之前,一定要先看清包标签上的配料表中是否有“全麦面粉”几个字,再掏钱买。还有一个判断标准是看纤维含量,一般而言,纤维含量高的更可能是全麦面包。

  特殊营养的标准

  在食品的营养成分上,标识模糊往往是误导消费者的重要原因。虽然超市里满是“低脂”、“低糖”、“高钙”、“高铁”等标榜强化营养功能的食品,但是钙质有多少才算“高钙”?

  “高钙”食品:每100毫升液体食物不得含少于120毫克的钙质;

  “低脂”食品: 液态食品,100毫升的脂肪含量应低于1.5克;固体食品,每100克的脂肪含量必须低于3克;而且来自脂肪的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不能超过30%;

  “高纤”食品: 每100克里纤维含量达到6克以上;

  “纯天然”食品:并不代表就是安全的,目前食品市场中对“天然”这个词还没有法律定义。很多食品标签上都能找到对人体危害很大的氢化油或深加工(非天然)的高浓度玉米糖浆;

  “无糖”食品:食品中的糖包括双糖(如蔗糖、乳糖、麦芽糖等)、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以及能转化为双糖、单糖的淀粉和其他碳水化合物。所以无论是“无糖食品”还是“无蔗糖食品”,严格讲都是“低糖食品”,绝不是真的无糖。实际上,只有符合糖(指所有的单糖和双糖)在每100克(毫升)食品中含量低于0.5克,才能被称为“无糖”。

  此外,关于低糖的标准也是混乱不清。低糖食物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误解,许多人认为只要是低糖食物,就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事实上,这些食品的热量并不低。例如,低糖食物中的小麦粉被高蛋白成分替代,产品中的热量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即使它们所含的热量与普通食品相同,脂肪的含量也会高很多。因此,低糖并不能和健康画上等号。

  做个精明的买主

  对于食品标签来说,省略某些成分可能会损害你的健康。如何从已有的标签上看到事实的真相?

  1、看食品类别。标签上标明的食品类别名称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能反映出食品的本质。

  例如,你可能看到一盒饮料上注明“咖啡乳”,但它究竟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牛奶制品?如果看见标签上的“食品类别”项目注明“调味牛奶”,你就会知道,这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咖啡和糖,而不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剂、咖啡和少量牛奶。如果是后者,那么在食品类别上就属于“乳饮料”,而不属于牛奶制品了。

  2、看配料表。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原料及其比例。按法规要求,含量最高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低的排在最后一位。

  例如,某麦片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麦芽糊精,燕麦,核桃……”,说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燕麦和核桃含量都较少。这样的产品,营养价值可想而知。

  目前对食品添加成分的标注也越来越严格了,不能简单用“色素”、“甜味剂”等模糊的名称,而必须注明其具体名称,比如“柠檬黄”、“胭脂红”、“阿斯巴甜”、“甜蜜素”等食品添加剂。

  3、看营养素含量。对很多食物来说,营养素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对于以口感取胜的食物来说,也要小心其中的热量、脂肪、饱和脂肪酸、钠和胆固醇含量等指标。

  例如,一种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产品,营养价值通常会高于一个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16%的产品。

  4、看产品重量、净含量或固形物含量。有些产品看起来可能便宜,但如果按照净含量来算,很可能会比其他同类产品昂贵。

  例如,两种面包,一种净含量标为120克,另一种标为160克,前者的体积可能更大。实际上,前者可能只是发酵后更为蓬松,但从营养总量来说,后者更为合算。

  专家点评:

  在国外,善于运用食品标签上提供的营养标签的人,不但可以大大提高生活的质量,还可以节省一部分的医疗开支。在美国,自从有了“食品营养标识”制度,癌症及冠心病的患病风险有所减低;澳洲在推行强制性营养数据标签制度后,每年挽回320~460条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