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白酒塑化剂风波存三大疑点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更新时间:2012/11/27 8:12:12  

 酒鬼酒塑化剂超标引起的质量危机还在继续发酵,中酒协一句“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更是将整个行业推向了风口浪尖。尽管相关企业和行业专家纷纷出面解释,但塑化剂存在的背后仍是疑点重重。而除了塑化剂外,白酒产品中究竟还隐藏着多少“健康杀手”则更引人关注。

  疑点一

  为什么不用不锈钢器皿

  与中酒协的说法一致,中食协白酒专家委员会高级顾问于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白酒多少都存有塑化剂。“因为酒厂盛放酒的器皿大多是塑料制品,输送管道也是塑料所制。其次,粮食在生产的过程中会覆盖塑料薄膜,也会导致塑化剂进入原料中。”

  酒鬼酒方面表示,将尽快采取措施,将塑料的东西换成不锈钢的,杜绝可能产生的塑化剂隐患。另据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所售白酒产品的瓶塞也大多是塑料制品。于桥表示,现在红酒所使用的巴西软木成本太高,白酒业还不能普及。

  但对于年净利数百亿、利润率高达60%以上的白酒行业来说,不同材质的成本差距真的有那么大影响吗?

  以直径38cm的小盆为例,中等厚度塑料盆6元,不锈钢盆7元。另外,记者通过化工经销商了解到,以直径40mm的规格为例,目前市场价格是,不锈钢机械软管定价为150元/m,而塑料软管分为PVC塑料、硅胶和氟橡胶三种,其中PVC塑料价格最便宜,同样规格条件下,市场售价为50元/m,硅胶和氟橡胶则售价为200元/m。据经销商的负责人透露,目前酒厂如果用塑料管道输送白酒,一般都使用内部为硅胶或氟橡胶,外部是PVC塑料的材质做法。

  这样算下来,白酒生产中使用不锈钢设备或塑料设备的成本并无明显差别,那为什么会在明知塑料制品有塑化剂隐患的情况下却不更换设备呢?

  白酒营销专家杨承龙透露,两者成本差距确实不大,“只是因为塑料制品更易挪动和使用,企业为图方便罢了”。

  不过,真相到底是怎样,似乎只有酒企最清楚。但在记者的采访中,多位酒企负责人听到是谈塑化剂问题,都婉转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疑点二

  为何酒业塑化剂标准迟迟不出

  此次国家质检总局的检测报告中显示的酒鬼酒50度产品塑化剂超标2.47倍,也是依据去年6月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其中规定的最大残留量为0.3㎎/㎏的标准。

  实际上,“塑化剂”的概念并非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去年,台湾也曾爆发了大规模的塑化剂风波,并波及到内地。中酒协当时便参照国内外食品产品塑化剂相关技术标准,对全国白酒产品塑化剂残留含量做了大量调研、检查和查证工作。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酒协去年12月还曾向酒企发布通知,明确要求白酒企业要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并特别提到了对塑料瓶盖的检测。而后在今年4月中酒协白酒分会理事会会议和7月中酒协全国白酒国家评委年会上,严控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的提议再度被提及。但此次酒鬼酒塑化剂风波的爆发也表明,由于真正属于白酒产品的塑化剂限量值标准迟迟缺位,行业协会不具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并没有引起企业的重视。

  “目前卫生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下属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已经开始起草白酒中的相关塑化剂含量标准,但制定过程很复杂,因为现在食品种类太多,不可能一一都制定标准,因此至今尚未公布进展情况。同时,这个标准的起草是在台湾塑化剂事件之后临时决定的,具有不确定性。”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院士陈君石也表示,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近万种,不能把所有都制成标准。“一杯酒或饮料的成本才多少?”陈君石反问道。

  疑点三

  白酒中还有多少潜伏的安全隐患

  塑化剂毒性堪比三聚氰胺三倍的消息出来后,业内为之哗然,众多消费者发出“不敢再喝白酒”的感叹。但事实上,白酒行业中还潜伏着其他的健康杀手,专家提醒说,酒精和香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应引起注意。

  去年底,就曾曝出国内白酒70%是酒精勾兑的新闻,“我们中食协早在此前就号召企业应该自律,否则浓香型白酒将有灭顶之灾。”于桥说。“白酒行业存在的塑化剂并不是最大的危害,因为含量很少,每天喝一二两酒才有百万分之一致癌的可能性。现在摆在消费者面前更严重的问题是添加香料和酒精。白酒的挂杯效果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勾兑等工艺很容易解决,不需要添加塑化剂来解决,但是不排除一些企业所购买的香精香料不规范存在塑化剂成分的可能性。”

  据了解,传统工艺酿酒采用粮食为原料,没有添加任何非自身发酵产生的物质。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为了节约粮食,缩短工期,扩大产量,白酒新工艺应运而生。用食用酒精为主料,或直接加水和香精,或用固态发酵的酒液勾调,或用酒糟串蒸而成的白酒,由于工艺简单,节约成本,被大量广泛生产。

  但同时给一些小酒厂等低端白酒带来可乘之机,历史上一幕幕酒精勾兑引发的悲剧也就是现在白酒企业对酒精兑制白酒遮遮掩掩的原因所在。2003年12月,工业酒精兑制假酒案件,在云南玉溪上演,30多人中毒、4人死亡。次年5月,广州也发生类似的案件,14人死亡、41人受伤……

  酒精勾兑和添加香料成为隐匿在白酒市场中的一个定时炸弹。“安全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但也不等于政府没有责任。要特别注意的是,酒精的毒性往往比塑化剂更可怕。并不是所有的白酒中都含有塑化剂,现在白酒企业也在逐渐改善。”陈君石说。商报记者 金晓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