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分析称中外乳业深度融合方能破解国内乳业困境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10/26 7:20:43  

 在澳大利亚悉尼市中心W oolworths超市,每拨中国游客光顾后,各段婴儿奶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货乃至脱销,为维护必要秩序,超市一度规定每位游客每天限购4罐。

  另一方面,目前澳鲜奶零售价每公升仅1澳元(约合1.03美元),甚至远低于瓶装水,不少中小奶农处于亏损边缘,当地鲜奶市场明显存在产能过剩、恶性竞争。而中国市场上的洋品牌婴儿奶粉却在原料价格下滑背景下行市见涨。

  对华乳品供应不足与原料产能过剩并存的怪异现象,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乳业大国普遍存在,它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外乳业合作严重滞后、国际品牌垄断资源及流通渠道不畅等深层次矛盾。

  分析人士认为,唯有在多领域、多层次、多途径,不拘一格地推动中外乳业深度融合,方能破解国内乳业困境,营造中外乳业互利、共生新局面。

  不难发现,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同时也是主要乳品市场,澳洲和新西兰则缺乏制造业和市场支撑;目前市场上鲜有国际知名的澳洲和新西兰自主品牌奶粉,也鲜有来自中国的乳业投资项目。

  因乳业投资涉及土地所有权转移等敏感问题,中资欲结缘西方乳业项目并不容易。

  澳主流媒体近期连续报道,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有意收购澳最大乳业企业范迪门斯地公司部分股权。此事再度引发关于中资进军农牧业是否损害澳国家安全的争论。鉴于此,中资在高度敏感的农牧业项目中,如何拿捏合作技巧倍显重要。

  中国驻悉尼总领馆商务参赞凌桂如表示,中资企业特别需克服急功近利心态,要多做法律、法规和商业规则方面的功课,多与监管部门沟通,在投资金额和控股比例上做得更有技巧。

  顺应当局政策导向,也会助力企业走出去。近期,总部设在悉尼的G M P制药集团在新西兰开设了该国第一家制药级婴儿奶粉工厂,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亲自出席剪彩仪式,显示当局弥补乳制品深加工短板的意图。

  G M P制药集团总裁叶青告诉笔者,当前,新西兰政府正力图改善以往仅出口较低附加值乳品原料的经济结构,这无疑是中新乳业合作的一个契机。

  叶青认为,如果中资先在当地开办工厂,而不是一上来就大举收购牧场,事情会容易许多。“着眼长远,先易后难”,他说。

  在融资领域,不愿具名的悉尼法律界人士指出,中国驻澳、新金融机构中拥有零售牌照者,应深入产业一线。在向当地奶场主授信时,对拥有优质乳业资产的借款人,可以适当放宽条件,优先办理资产抵押。

  叶青告诉笔者,在开拓中国市场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在检疫标准、运输仓储和品牌宣传等领域面临瓶颈。澳纽集团积极整合资源,建成了“澳纽之窗”商贸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出口服务,帮助其打通中国市场。目前其专业团队遍布悉尼、奥克兰、香港和北京。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