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工商、质检开展市场检查 全力以赴确保乳制品安全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8/10/4 |
|
新华网北京10月3日电 (记者徐博、张晓松)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高度重视,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的安排,认真开展市场检查,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力以赴确保乳制品安全和市场充足供应。 不合格产品下架 为消费者协调退款 据统计,截至10月3日,全国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506.3万人次,检查奶粉和液态奶经营主体1087.9万户次,退市不合格乳制品8280.4吨,共受理消费者有关奶粉申诉举报58.2万件,为消费者退换问题奶粉和液态奶911.6吨。 各级工商机关不断加大对不合格乳制品的市场清查和监督检查力度,集中时间,集中执法力量,以基层工商所为单位,全力以赴对流通环节乳制品经营者进行拉网式逐户清查,对不合格乳制品,依法立即责令经营者全部停售下架,就地封存,登记造册,并实行专人专责跟踪全过程监管,严防再次流入市场。 同时,各级工商机关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会同商务等部门,积极协调销售者对消费者退货退款不合格乳制品,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公告,公布不合格乳制品品牌和批次,方便消费者识别;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的积极作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受理、处理消费者的申诉举报。 全面检查乳制品 及时公布结果 在对婴幼儿奶粉和液态奶专项检查的基础上,质检总局按照确定抽查的乳制品品种和检验项目,立即开展对乳制品及相关食品中三聚氰胺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专项检查,按照统一检验方法、统一检验仪器、统一检验结果判定规则的“三统一”原则,认真组织实施有关产品的抽样检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9月24日以来,国家质检总局连续开展液态奶三聚氰胺抽样检测,并于9月24日、9月26日、9月28日、9月30日、10月2日发布了五批抽检结果。 截至目前,已经抽检了102个品牌1484个批次的液态奶样品,均未检出三聚氰胺。这些液态奶品种主要是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完达山、银桥、卫岗等市场占有率大的品牌,样品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哈尔滨、长春、沈阳等22个主要城市以及佛山、赣州、晋中等3个城市的市场抽取,产地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21个省份。基本涵盖了液态奶的主产地。 此外,国家质检总局还对19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乳制品的470个留样和市场抽样进行了检测,未检出三聚氰胺,并已分两批公布了其中262个预包装乳制品的名单。 规范市场秩序 维护市场稳定 为了进一步规范乳制品市场秩序,全国各级工商机关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全面开展了流通环节乳制品市场专项整治,加大乳制品经营主体资格清理和规范力度,依法查处和取缔无照经营和非法经营,加强流通环节乳制品质量监管,严格监督乳制品经营者切实履行索证索票和购销台账制度。 工商部门除了根据质检部门通报的乳制品质量检测结果,及时依法有效下架退市不合格和有毒有害的乳制品外,还加大了乳制品市场日常规范管理和市场巡查力度,严格实行市场巡查制和网格化监管责任制,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依法查处销售有毒有害和不合格乳制品、无照经营乳制品等违法行为。 此外,工商部门积极会同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开展市场清查、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等市场安全工作,切实维护乳制品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加大执法力度 严防问题乳品流入农村 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工商部门将进一步加大乳制品经营主体资格清理和规范、流通环节乳制品质量监管、乳制品市场日常规范管理和市场巡查工作力度及案件查办力度,确保乳制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县城以上乳制品经营者100%履行索证索票和购销台账制度,有关部门通报的有毒有害、不合格乳制品及检查发现的超过保质期的乳制品100%下架,切实规范和维护乳制品市场经营秩序。 对国家有关职能部门通报和发现的不合格乳制品,依法采取有效措施,立即责令经营者全部停售下架,就地封存,造册登记,专人专责跟踪全过程监管,防止不法分子转移、销售,特别是严防不合格乳制品流入农村市场,切实维护乳制品市场消费安全。 此外,工商部门将继续积极协调销售者对不合格乳制品按原购买价格为消费者退货退款,尤其是要加大对城乡接合部、农村偏远地区经营乳制品的集贸市场、食杂店、小卖部的监督检查和协调工作力度,监督和协调对偏远农村地区销售不合格乳制品的清理下架和退货退款工作,确保不留死角,依法维护城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