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人民日报:调整降低税额范围 缩小奢侈品内外价差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8/17 10:20:47  

 海外“扫货”如何转为扩大内需(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周小苑

  高档名牌化妆品、服装、腕表,甚至豪车、游艇、私人飞机这些曾经一度被认为高不可及的奢侈品,现如今已逐渐走进中国人的生活。30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之后,追求更高品质的奢侈品消费成为必然。但是,中国人每年购买的奢侈品几乎有一半以上都是在海外市场,在当前我国急需扩大内需的关键时刻,如何才能将奢侈品消费需求留在国内,怎样培育中国自己的奢侈品牌,成为现阶段我们必须去探讨思考的问题。

  跨洋过海“淘”奢侈品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依绍华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商品的属性会发生变化。如今人们对日常消费品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基本使用功能,体现生活品质、品牌价值、社会属性等附加价值的奢侈品受到人们的追捧,曾经高不可及的奢侈品正逐渐成为许多人的日常用品,今天的奢侈品可能变为明天的必需品。在一定程度上,奢侈品变为必需品是经济水平提高和生活福利上升的表现。

  然而,如此庞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却越来越热衷到海外去“淘宝”。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媒体创造“北京镑”这个名词感叹中国游客强大的奢侈品消费能力。依绍华表示,由于我国奢侈品价格比境外高出许多,通常比欧美及港澳高30%-40%,因此很多人都选择到境外大量购买奢侈品,中国人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已连年位居世界第一。

  在当前我国“稳增长”的经济形势下,国内奢侈品消费市场却无法吸引消费者,消费者不得不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境外市场去消费,这不仅不利于扩大内需,也不利于奢侈品产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奢侈品牌的创立和发展也会受到不利影响。

  降价吸引“淘货”客回归

  价格显然是导致中国人远赴海外购买奢侈品的最直接因素。一方面,由于奢侈品牌公司定价机制导致国内进口价格较高,另一方面,奢侈品进口关税、消费税以及流通环节各类税费使得中国大陆地区与国外的价格之间呈现较大差异。

  “我国正处在扩大内需的关键期,有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和优惠措施促进居民消费。”依绍华表示,我们应把握时机降低国内奢侈品价格,将数额巨大的海外奢侈品消费拉回国内。首先要调整奢侈品征税范围,适当降低关税,将按品类改为按照到岸价格分级征税,对服装、食品、箱包等一般奢侈品大幅度降低关税,对高档奢侈品继续实行高额征税以调节消费;其次,降低各类税费额度,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消费者福利。 

  依绍华建议,还可以参照海南建立境内免税店的做法,考虑在其它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和城市进行试点,增开境内免税店,同时提高海南目前5000元的免税门槛。

  此外,呼之欲出的中国二手奢侈品交易以及逐渐兴起的中国奢侈品电子商务也都成为吸引奢侈品消费的重要市场,还应该着眼于市场的规范上,并着力解决维修难、价格高、维修点少等售后服务问题。

  培育自己的奢侈品品牌

  近年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奢侈品需求普遍萎缩,大部分奢侈品在我国以外的国家都进行了降价促销,唯独中国市场不仅没有降价,还呈现井喷式的增长,正是中国消费者赋予了国际奢侈品行业的二次繁荣。

  《2011中国奢侈品报告》就指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高速增长及巨大规模,一方面将吸引更多的国际奢侈品牌进驻中国,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品牌提供了成长的机遇和挑战,激烈的市场竞争会促使其汲取先进的市场经验,以较小的成本学习到更优秀的管理方法,从而扬长避短,走向国际。

  依绍华也认为,当前中国人消费的奢侈品集中度很高,以国外品牌为主,而中国自己的奢侈品牌较少,所以培育中国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奢侈品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能扩大国内消费,而且能够增加就业,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欧债危机给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契机。”依绍华建议,应该鼓励国内企业参股、收购国外奢侈品品牌公司,培育优秀的设计师及奢侈品经营管理人才,使其在产品设计方面更多考虑中国人的需求,减少品牌推广费用和进口环节各类费用,同时降低预设利润,使奢侈品零售价格逐渐与国际接轨。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